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第二届全国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会暨伊金霍洛旗“大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专家论证会
夯实党建基础 引领服务发展
来源:花木社区(街道)党工委
    近年来,花木社区(街道)党工委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精神,夯实党建基础,引领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凝聚了人心,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花木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安全社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街道”、上海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花木街道概况
    花木街道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区政府所在地,新区行政文化中心,总面积20.93平方公里。现有实有人口23万余人,其中包括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2万余人。街道下辖牡丹、由由、培花、钦洋、联洋、东城6个分社区(42个居委会、2个管理小组)及尚未完成动迁撤制的2个行政村。
    二、加强班子建设
    党工委始终把班子建设作为头等要务抓紧抓好。一是党政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凝聚力强。班子成员重视日常学习,切实加强中心组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关注时事要闻,持续提升领导班子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每周一上午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协调,注重发挥把大局、顾全局、谋大事的领导作用,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二是党工委书记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谋划党建工作思路,部署党建工作举措;选派综合素质优秀的年轻公务员专职从事社区党建工作,加强基层党群工作者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党建工作后备干部,配齐配强党建工作队伍。三是党政班子成员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党工委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班子成员都能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
    三、注重服务管理
    我们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加强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着力提升社会管理综合水平。
    (一)探索“街管社区”分级管理模式,在分类服务中提高绩效。“街管社区”,是由我们原镇体制下“镇管社区”模式转型而来。撤镇建街道后,区委区府同意花木保留原“镇管社区”模式,更名为分社区。区委提出“在大跨度区域管理条件下,要探索‘二级管理、三级网络’的具体实现方式。”我们探索的“街道-分社区-居民区”三级管理网络,符合花木街道面积大、人口多、管理幅度大和分级管理、分类服务的实际。经过多年建设,分社区已成为服务群众的集散点、稳定工作的减压阀、提高绩效的新平台。
    (二)探索“五队联动”机制,追求城市综合管理长效常态。“五队联动”机制,核心是“一体化管理、专业化执法”,关键是有效整合执法资源、管理资源,目的是实现城市管理各队伍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补位,不断提高工作效能。2010年以来,为了服务世博,做好环境保障,我们成立了街道城市综合管理“五队联动”指挥部,由办事处主任任总指挥,有关分管副主任任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并根据区域情况成立了三个联动大队、一个机动大队和市容综合管理队,通过按“块”管理队伍,实现职能全面覆盖,把过去同一时间、同一地段、几支队伍处理同一件事的状况转变为同一时间、同一地段、一支队伍处理几件事。并再次整合了街道网格办等资源,新建了五队联动指挥中心,把公安街面图像监控系统、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和街道小区技防系统三网合并,通过图像监控系统快速发现问题、报告问题、处置问题。成功查处了多处地沟油制贩窝点,多个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保障居民食品安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市容环境面貌和社会稳定,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三)以“齐建同融”为目标,探索国际化社区建设新途径。花木区域有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2万余人,为适应国际化社区特点,引入先进服务理念。其中包括以志愿者服务为主体的联洋新社区青少年彩虹中心,是在中国大陆首家成立并坚持全年365天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机构,重点帮教迷恋网吧和离家出走、濒临违法边缘青少年,成立“中途宿舍”,经教育疏导,绝大多数青少年改善了与家庭、学校的关系,其中不少青少年已经成为了社区志愿者。此外还有街道培育、扶持了30多支有境外人士参加的社区文化团队,通过开展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汉语廊”活动、以西方重要节日为主题的“英语沙龙”活动、每月举办一期的咖啡论坛活动,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去年新成立了联洋新社区涉外服务站,为居住在联洋的外籍人士就近办理临时居住证等相关证件,得到他们的广泛认可与欢迎。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全国政协外事委员副主任武大伟,曾先后到花木联洋新社区进行专题调研,对重视并做好对境外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四、努力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
    (一)着力完善“1+3”组织体系。明确街道党工委、行政组织党组、居民区党委和综合党委各自条线的职能,通过街道组织人事科协调三家党委履行各自的职能,选派一批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到三家党委任职,做实做强“1+3”党建模式。
    (二)落实党工委兼职委员推选制度。街道党工委目前有兼职委员2名,分别是区域内的花木派出所所长缪飚和上海科技馆党建处处长顾庆生。我们积极探索兼职委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通过邀请他们列席党工委、办事处重要会议,实际参与街道重点工作,深入基层走访居民了解民意等等方式,搭建平台促进兼职委员发挥作用,有效推进大党建格局向下延伸。
    (三)认真落实党员“双报到”工作。我们将党员“双报到”工作作为年度党建工作重点内容列入工作计划,要求各居民区党组织做到工作台账完整,工作载体丰富,工作机制健全,鼓励基层党组织从实际出发探索更具人性化、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党工委通过不定期检查和年终考核测评等方式督促完成这项工作。
    (四)构建各类社区组织有序参与社区建设的同建共创体制。培育中介服务机构,试点成立了钦洋社区文体工作室,推动非自治职能的有效剥离。深化小区业委会规范化建设,试点成立了街道推进业主大会组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和咨询服务作用,推进基层群众组织依法依规健康发展。
    五、强化制度保障
    (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街道党工委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一方面,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使决策科学合理,执行公开透明。新班子调整到位后,党工委及时修订完善了原有的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内容,坚持集体决策分工负责,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组织落实领导干部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全面加强班子建设。认真组织班子成员学习中央、市委、区委关于领导从政行为的准则,严格按程序使用干部;另一方面,落实党建责任制,街道层面由党工委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专职党群副书记分管党建工作,组织委员、组织人事科科长具体主抓党建工作,分社区层面由分社区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居民区党组织也落实了由书记抓党建,确保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明确,有制度可循,富有成效。比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围绕社区同创共建发展模式,确定主题,建立工作机制,交流工作经验;总结出公开承诺“八步法”的经验并推广,各级党员和党组织公开承诺率分别达到67%和85%;涌现一批先进典型,联洋新社区党委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培花一居和龙沟村党组织被评为“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组团式服务实现走访全覆盖、作风大转变、问题有回应。我们在社区范围内科学划分服务区,成立一支服务队伍,组织一次走访,制作一本民情档案,分类回应群众诉求,着力解决群众“三最”问题,增强党的凝聚力。截至今年8月上旬,已实现走访82027户居民,走访率达到100%,组团力量3340人,帮助居民解决问题462件。同时,我们承接了区委办党建工作处的研究课题“建立民情档案工作模板的研究”,探索建立“民情档案”与“走千听万”工作平台相衔接的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已在培花一居委调试运行。
    (三)着力加强居民区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推动各居民区以党员议事会为核心,推动“四议两公开”制度的运转与长效化,推广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多种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比如,我们联洋新社区在2003年就成立的全市首家区域性物业管理企业联合会,目前已有38家会员单位。物业联合会通过开展业务培训、业务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了社区物业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联洋新社区还先后成立了全市首家街道下属基层商会组织和联洋业委会联谊会。这些服务平台的建立运作,形成了在党委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社区共治格局。
     回顾总结过去的工作,我们深感社区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下一心,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我们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也恳请与会领导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