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中共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区委组织部
铜官山区作为铜陵市主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辖区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30余万。目前,该区下辖18个社区党工委,党员14323人。近年来,该区以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区域化社区党建为重点,以促进发展为前提,以创新载体为基础,以强化服务为根本,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群众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突出创新组织设置,着力优化社区党组织服务架构。结合社区综合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按照“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小组建在楼栋里”的思路和要求,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社区全覆盖的党建网格化服务网络。一是“大党工委制”推进服务联动。整合辖区党建服务资源,着力构建区域化社区党建新格局, 220多家驻区单位党组织与所在社区党工委签订了共驻共建、共建共享协议,56家有一定影响力的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到社区党工委任职,实现了“区域联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区域化社区党建新格局,进一步夯实了服务基础。二是“网格党支部”细化服务内径。结合社区基层党组织换届,按照“便于参加活动、便于发挥作用、便于加强管理”原则,结合社区“网格化服务”格局,重新调整、优化社区基层党组织设置,建立了390个 “网格党支部”,明确了“网格党支部”服务范围,加强了网格内党员之间的联系沟通。三是“楼栋党小组”延伸服务触角。更深层次推进党建服务工作,进一步延伸基层党组织触角,以楼栋为单位,建立了1175个楼栋党小组,由居民党员推选的楼栋党小组长提供“上门服务”,楼栋内的党员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全方位的服务。
二、突出创新服务机制,着力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区社会管理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减少管理环节,实现一级政府两级管理,建立起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各类社会组织为支撑的整体架构。一是在服务模式上推行“网格化服务”,按照300户左右1人的要求划定责任区,配备社区网格管理责任人,实行分类管理、重点服务;二是在工作方式上实行“AB岗制”,全区500多名社区工作者同时承担自身岗位业务工作和网格内工作职责,实现一岗多责;三是在工作机制上注重“去行政化”,社区取消坐班制,实行开放式办公,窗口式和代理式服务,各项业务在窗口集中受理、分口办理,形成“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处置”的工作机制。
三、突出队伍素质提升,着力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水平。该区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加强党务工作者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水平。一是强化力量配备。在社区党工委班子建设上,通过在区直机关选派一批、原街道选调一批、再公开选聘一批等择优选拔的形式,先后把78名优秀干部和人才选送到社区党工委领导岗位,同时为每个社区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主抓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党工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得到了提升。在社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上,结合基层党支部换届,通过“三推一评一选”方式产生“网格党支部”书记,并按照“3+X”的模式配齐、配强党支部力量(“3”代表核心力量:“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党建指导员、网格党建联络员, “X”代表包括党小组长、楼栋长、在职党员、网格党员志愿者、网格信息员、社区民警等社会参与力量),真正做到了党员管理精细化、服务居民零距离。换届后,新一届社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平均年龄年轻了5岁,中专以上学历占80%以上,进一步优化了社区党支部班子结构。在工作者队伍建设上,积极实施“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有计划地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84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并选择较优秀的党员大学生充实到党务工作者后备人才库;通过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双向选择、组织确定的方式,从区直机关和社区选派了120名熟悉党务工作、有发展潜力的在职党员作为网格党建指导员和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市委党校、浙江大学等教育机构对社区党工委书记、基层党组织书记276人进行轮训,重点学习基层党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群众工作等知识,提高“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能力和水平;以“铜都讲坛”、“道德讲坛”、“主题党课”为平台,以党建理论专家、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者为主体,结合形势每月安排党课专题讲座,两年多来共安排380多场专题讲座,共23000多人次参与。
四、突出创新服务载体,着力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实效。针对不同组织和个人的特点,积极指导、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涵、突出服务实效。一是辖区单位党组织组团服务。社区党工委结合辖区单位的工作特点和性质,通过细分职责、动态监督、年终考评等方式,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党组织“组团服务”,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的积极性,市环保局对螺蛳山社区提供“绿地认领养护”服务,定期对社区内绿化带进行休整和维护;市中医院与阳光社区联合举办义诊活动,把健康服务送到居民心坎上。二是功能型党支部特色服务。该区在组建“网格党支部”的同时,根据党员兴趣和志愿服务意向,组建了36个“功能型党支部”。露采社区由退休老矿工为主体的“铜草花”志愿服务党支部对社区老矿工进行结对帮扶,提供卫生清扫、政策咨询、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帮助孤老户等志愿服务,提升老党员老矿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金口岭社区由退休医生为骨干的“夕阳红卫生保健”服务党支部,每月15日定期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测量血压、指导用药、提供健康咨询,并不定期地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活动,服务居民达6000多人次,为社区近500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三是在职党员设岗服务。全面实行党员联管。全市6100多名在职党员持《在职党员联系卡》到社区报到,社区党工委结合实际,设立政策宣传、帮扶助困、技能培训等多个公益性岗位,在职党员根据兴趣和特长,积极认领一个以上的公益性岗位,参与社区建设、参加社区服务。人民社区“周信服务队”、朝阳社区“彩虹服务队”等在职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将具备社会专业性的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四是无职党员志愿服务。社区结合工作实际,设置了治安防范、社区文体等多个社区志愿岗位,6000多名社区老党员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专业和身体状况,自愿认领了一个或多个公益性岗位,在平安社区义务巡逻、家电维修便民服务等岗位履职尽责的过程中树立了榜样,吸引更多的居民群众凝聚到党组织周围来。
五、突出服务品牌效应,着力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层次。借鉴经济工作的理念和思路,全面推行“基层党建项目化服务”,以项目化管理手段和方法为抓手,开展项目多元化建设,积极培育社区党建工作亮点和品牌,引导和鼓励基层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创造性开展工作,打造个性鲜明、实效明显、亮点突出、典型性强的党建服务品牌。一是实施“温暖关爱工程”。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内关爱活动,统一为700多名特困党员建立档案,坚持党内探访制度和定期走访慰问制度,以“岗位银行”、“慈善超市”等载体,多渠道、多范围、多层面对困难党员和群众实施救助;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在党员入党纪念日的当月组织党员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建一本政治生日册、送一张贺卡、开展一次谈心活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参加一次公益性活动),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通过结对帮扶、困难慰问等多种形式,从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全方位关心爱护党员。二是实施“党员示范工程”。各基层党组织以党员示范岗、公益服务岗为平台,设立了30多个岗位, 10000多名在职党员和无职党员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专业和身体状况,自愿认领了一个或多个公益性活动岗位,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增强了党员归属感、认同感,并带动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积极加入。三是实施“优质服务工程”。坚持把服务群众、促进发展、共创和谐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以服务群众为主体的主题实践活动。心理辅导站、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市生活e站、个性化调解室、便民工具房等各具特色的服务平台和载体积极发挥作用,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温馨服务。四是实施“党建品牌工程”。大力培育基层党建品牌,积极开展党内表彰和“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活动,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比和“创新创业人才奖”评比等活动。通过系列表彰评比活动的开展,培育了“连心桥”、“党员信访接待站”、“民情日记”、“岗位银行”等一大批很有影响的基层党建新亮点,有效发挥了社区基层党组织“核心聚民心、服务暖民心、文化连民心、真情得民心”的服务功能。
六、突出服务责任落实,着力健全社区党组织服务长效机制。该区以区域化社区党建“四联四促”工作机制为统领,紧紧围绕“组织联动、党员联管、服务联抓、和谐联创”,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充分激发区域内党建潜力和服务活力,形成党建服务合力。一是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为了畅通民意渠道、促进协商议事和加强监督评议,全面推行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情民意建言会、社区事务评议会等“三会”制度,在广泛收集居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思路、规划、措施等重大事项,积极组织开展服务社区居民活动。二是建立健全联系服务机制。18名市级领导、32个市直部门,27名区级领导、44个区直部门定点联系服务社区,建立“机关结对社区、干部联系居民”机制,协调帮助企业、社区、居民解决工作、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五个一、五带头”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奉献服务双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区域化社区党建工作评价办法(试行)》,突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重要内容,把加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作为社区综合目标考核和班子及成员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制定《评先评优及考察干部进社区制度》和《在职党员双向管理制度》,把辖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促进社区和谐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并作为评先评优、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开展“党支部自评、党员群众测评、社区党工委评定”三级评议,跟踪评价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促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