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第二届全国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会暨伊金霍洛旗“大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专家论证会
创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打造一流幸福社区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垦利街道办事处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垦利街道办事处牢固树立“幸福社区建设”这一核心思想,围绕关注居民、服务居民、居民满意,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创新工作模式,拓宽服务领域,细化服务内容,全面实施“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有效实现社区服务网格化、智能化、经常化,为城区居民打造了一个温馨、和谐、文明、幸福的幸福社区、幸福家园。
一、建组织,抓阵地,夯实为民服务基础
一是健全网络机构,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借助2010年“网底工程”建设成果,采取“属地管理、以房管人”社区服务的方式,通过专人入户调查摸底,在分析现有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将各社区划分为若干片和居民组区,组织辖区居民推选网格长、楼道长,并将其中的党员登记造册,根据他们的工作特点、专业特长,每个社区党支部均成立了文体活动、便民服务、教育宣传等6-7个特色党小组,配齐配强党小组长,把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富有奉献精神、热心社区工作、群众认可的党员选拔到党小组长的岗位上来,并设立了治安巡逻员、人民调解员、政策宣传员、便民服务员、民情调查员等岗位,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划分了1个一级网络(垦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下辖3个二级网格(社区党总支、工作站)、10个三级网格(社区党支部、居委会)、439个四级网格(党小组、网格长)和3000余名楼道长、党员志愿者,形成了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社区党小组为基础、网格楼道长(党员)为主体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四级党建网格化组织体系,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构建幸福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阵地建设。几年来共投资1160余万元,改善了社区居委会的为民服务环境,新建了3处社区居委会办公楼。今年,按照打造全省一流幸福社区的标准要求,县委、县政府投资4545万元新(扩)建3个社区工作站、2个社区居委会,改造提升5个社区居委会,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一站式”服务与办公,向城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文化活动、体育健身、图书阅览、计生、社会事务、医保等多种高效、快捷、便利、优质的功能服务,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其中投资3000多万元,对各社区党支部党员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和文化娱乐设施配套,9个社区支部党员活动室全部达到“四有”,即:有党建工作展示板;有桌椅、书柜等基本设备;有多媒体电教授课设备;有党报党刊学习资料和活动记录,让党员学习活动有场所、发挥作用有平台。
三是建立运行机制,实现为民服务规范有序。健全服务管理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理、服务承诺、AB角、党务居务公示等服务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了《社区工作站运行机制之岗位职责篇》、《社区居民办事服务指南》、《社区工作实用手册》,明确了面向群众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实现了依制度办事、按制度管事和用制度管人。建立责任落实机制。明确社区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实行业务分工,网格管理,楼院包干,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人人有职责,事事有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搭平台,创载体,丰富为民服务内容
一是打造智慧社区,提升服务水平。在已运行近十年的社区居民家庭档案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今年4月份,街道党工委根据当前社区建设信息化、数字化、规范化的需要,联合县联通公司,依据县国土部门的三维立体地图,建立实施了包括三维数字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呼叫中心管理系统、“社区一键通”、网格长移动智能终端社区通、社区管理系统等五部分的“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入户普查建立新型居民家庭档案信息,在街道社区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利用先进的智能控制信息技术促进社区管理服务提升,免费为城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7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安装一键通呼叫设备,居民也可通过2222999直接呼叫服务中心,寻求社区服务帮助,为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长配备了移动智能终端社区通手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反映社区管理服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了社区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强化了社区建设的基础平台,实现了社区服务全面覆盖,让居民能够实实在在地分享信息化成果。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开展志愿服务。成立了黄河口志愿者协会,征集志愿者400余名,编入法律咨询、医疗保健、义务巡逻、帮残助困、计生服务、文体娱乐、道德宣讲等方面30余支志愿者队伍,相继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0场次,开展了“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当一日‘代理儿女’,暖一户‘空巢老人’”、为空巢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等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雷锋精神在社区 爱心助残疾”活动,为残疾人送去帮扶联系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开展了为农民工子女赠送、为大学生张琦捐款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植绿、护绿、爱绿,共建美好家园”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爱护环境的积极性和生态环保意识,为建设和谐、优美的家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是开展进居入户,畅通居民诉求。本着方便就近、便于服务的原则,按照科级干部每人10户、管委会干部职工每人20户、居委会成员每人50户的标准,为每名干部职工确定了联系户,明确上访户、困难户、独居老人、残疾人、矫正人员为五类重点走访对象。要求务必走入每一户联系户家中并发放联系卡,认真填写《垦利街道干部联系城区居民工作走访记录表》,严格执行“五必问”(困难群众必问生活情况、矫正对象必问思想情况、独居老人必问身体情况、失业人员必问就业情况,留守儿童必问学习情况),熟悉居民情况,倾听居民心声,了解居民诉求,帮助解决困难,目前已安排了两次集中走访活动,474名干部职工利用10天的时间集中开展了两次活动,走访居民22030户,收集整理涉及规划建设类、生活保障类、生产经营类872个问题,其中已解决210个,正在处理350个,需协调县委县政府解决的312个。
三、强机制,聚合力,激活为民服务活力
一是整合组织资源,增强为民服务推动力。完善社区党务、警务、物业联建新型组织建设模式。为更好地整合社区资源、凝聚力量、服务辖区居民,我们积极推行社区警务室警长和物业公司经理担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居委会主任助理。目前,有4名社区警长担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有3名社区警长、2名物业公司经理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建立县直部门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机制。按照基本保持原有社区居委会服务管辖范围不变、县级领导干部结对联系社区居委会、单位提供服务开展活动方便就近、分配辖区单位个数基本均等4个原则将城区79个县直部门单位党组织分配到8个社区党组织,组织部门单位党组织定期参加由社区党组织召开的“和谐社区、你我共创”座谈会,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共同研究规划社区发展,截至目前,已开展“进社区、比奉献、促和谐”、“唱支红歌给党听”红歌邀请赛、共驻共建“迎七一”消夏晚会、庆“七一”趣味运动会等各类文体联谊活动10余次,投入10万余元,为社区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10余个,受益居民群众达700余人次。
二是整合党员资源,增添为民服务源动力。建立社区离退休党员“双重管理”机制。聘请老党员担任政策宣传员、义务巡逻员,激发他们在居民自治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居民组长中充当起中坚力量,真正做到学习在社区、奉献在社区。扎实开展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活动。构建了在职党员“816”管理新机制,鼓励在职党员“8小时工作在岗位,16小时奉献在社区”。1141名在职党员持《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介绍信》,主动到所居住的社区报到,累计认领宣传教育、帮困助残、便民服务、环卫保洁、治安巡逻、文体实践、文明新风倡导、法律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等9类服务岗位2352个,亮明身份,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积极参与各类服务活动3000余人次。
三是整合活动资源,增加为民服务支撑力。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联合县文明办、信誉楼商厦、县城市管理局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全县城区开展一次大型评选活动,以此推动共驻共建工作的深入开展,相继开展了“十佳和谐楼道、十佳和谐家庭”、“好邻居、好邻居标兵”、“睦邻排头兵”、“信誉楼杯”争做“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新社区”排头兵和“创幸福社区,建文明城市”排头兵活动,通过广泛发动,引导全民参与,在城区居民中评选出各类先进典型累计200余名,并为他们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社区建设中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在城区居民中大力营造营造和谐相处,睦邻友善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幸福和谐社区建设。
一、建组织,抓阵地,夯实为民服务基础
一是健全网络机构,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借助2010年“网底工程”建设成果,采取“属地管理、以房管人”社区服务的方式,通过专人入户调查摸底,在分析现有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将各社区划分为若干片和居民组区,组织辖区居民推选网格长、楼道长,并将其中的党员登记造册,根据他们的工作特点、专业特长,每个社区党支部均成立了文体活动、便民服务、教育宣传等6-7个特色党小组,配齐配强党小组长,把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富有奉献精神、热心社区工作、群众认可的党员选拔到党小组长的岗位上来,并设立了治安巡逻员、人民调解员、政策宣传员、便民服务员、民情调查员等岗位,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划分了1个一级网络(垦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下辖3个二级网格(社区党总支、工作站)、10个三级网格(社区党支部、居委会)、439个四级网格(党小组、网格长)和3000余名楼道长、党员志愿者,形成了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社区党小组为基础、网格楼道长(党员)为主体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四级党建网格化组织体系,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构建幸福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阵地建设。几年来共投资1160余万元,改善了社区居委会的为民服务环境,新建了3处社区居委会办公楼。今年,按照打造全省一流幸福社区的标准要求,县委、县政府投资4545万元新(扩)建3个社区工作站、2个社区居委会,改造提升5个社区居委会,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一站式”服务与办公,向城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文化活动、体育健身、图书阅览、计生、社会事务、医保等多种高效、快捷、便利、优质的功能服务,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其中投资3000多万元,对各社区党支部党员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和文化娱乐设施配套,9个社区支部党员活动室全部达到“四有”,即:有党建工作展示板;有桌椅、书柜等基本设备;有多媒体电教授课设备;有党报党刊学习资料和活动记录,让党员学习活动有场所、发挥作用有平台。
三是建立运行机制,实现为民服务规范有序。健全服务管理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理、服务承诺、AB角、党务居务公示等服务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了《社区工作站运行机制之岗位职责篇》、《社区居民办事服务指南》、《社区工作实用手册》,明确了面向群众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实现了依制度办事、按制度管事和用制度管人。建立责任落实机制。明确社区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实行业务分工,网格管理,楼院包干,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人人有职责,事事有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搭平台,创载体,丰富为民服务内容
一是打造智慧社区,提升服务水平。在已运行近十年的社区居民家庭档案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今年4月份,街道党工委根据当前社区建设信息化、数字化、规范化的需要,联合县联通公司,依据县国土部门的三维立体地图,建立实施了包括三维数字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呼叫中心管理系统、“社区一键通”、网格长移动智能终端社区通、社区管理系统等五部分的“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入户普查建立新型居民家庭档案信息,在街道社区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利用先进的智能控制信息技术促进社区管理服务提升,免费为城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7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安装一键通呼叫设备,居民也可通过2222999直接呼叫服务中心,寻求社区服务帮助,为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长配备了移动智能终端社区通手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反映社区管理服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了社区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强化了社区建设的基础平台,实现了社区服务全面覆盖,让居民能够实实在在地分享信息化成果。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开展志愿服务。成立了黄河口志愿者协会,征集志愿者400余名,编入法律咨询、医疗保健、义务巡逻、帮残助困、计生服务、文体娱乐、道德宣讲等方面30余支志愿者队伍,相继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0场次,开展了“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当一日‘代理儿女’,暖一户‘空巢老人’”、为空巢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等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雷锋精神在社区 爱心助残疾”活动,为残疾人送去帮扶联系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开展了为农民工子女赠送、为大学生张琦捐款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植绿、护绿、爱绿,共建美好家园”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爱护环境的积极性和生态环保意识,为建设和谐、优美的家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是开展进居入户,畅通居民诉求。本着方便就近、便于服务的原则,按照科级干部每人10户、管委会干部职工每人20户、居委会成员每人50户的标准,为每名干部职工确定了联系户,明确上访户、困难户、独居老人、残疾人、矫正人员为五类重点走访对象。要求务必走入每一户联系户家中并发放联系卡,认真填写《垦利街道干部联系城区居民工作走访记录表》,严格执行“五必问”(困难群众必问生活情况、矫正对象必问思想情况、独居老人必问身体情况、失业人员必问就业情况,留守儿童必问学习情况),熟悉居民情况,倾听居民心声,了解居民诉求,帮助解决困难,目前已安排了两次集中走访活动,474名干部职工利用10天的时间集中开展了两次活动,走访居民22030户,收集整理涉及规划建设类、生活保障类、生产经营类872个问题,其中已解决210个,正在处理350个,需协调县委县政府解决的312个。
三、强机制,聚合力,激活为民服务活力
一是整合组织资源,增强为民服务推动力。完善社区党务、警务、物业联建新型组织建设模式。为更好地整合社区资源、凝聚力量、服务辖区居民,我们积极推行社区警务室警长和物业公司经理担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居委会主任助理。目前,有4名社区警长担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有3名社区警长、2名物业公司经理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建立县直部门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机制。按照基本保持原有社区居委会服务管辖范围不变、县级领导干部结对联系社区居委会、单位提供服务开展活动方便就近、分配辖区单位个数基本均等4个原则将城区79个县直部门单位党组织分配到8个社区党组织,组织部门单位党组织定期参加由社区党组织召开的“和谐社区、你我共创”座谈会,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共同研究规划社区发展,截至目前,已开展“进社区、比奉献、促和谐”、“唱支红歌给党听”红歌邀请赛、共驻共建“迎七一”消夏晚会、庆“七一”趣味运动会等各类文体联谊活动10余次,投入10万余元,为社区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10余个,受益居民群众达700余人次。
二是整合党员资源,增添为民服务源动力。建立社区离退休党员“双重管理”机制。聘请老党员担任政策宣传员、义务巡逻员,激发他们在居民自治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居民组长中充当起中坚力量,真正做到学习在社区、奉献在社区。扎实开展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活动。构建了在职党员“816”管理新机制,鼓励在职党员“8小时工作在岗位,16小时奉献在社区”。1141名在职党员持《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介绍信》,主动到所居住的社区报到,累计认领宣传教育、帮困助残、便民服务、环卫保洁、治安巡逻、文体实践、文明新风倡导、法律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等9类服务岗位2352个,亮明身份,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积极参与各类服务活动3000余人次。
三是整合活动资源,增加为民服务支撑力。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联合县文明办、信誉楼商厦、县城市管理局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全县城区开展一次大型评选活动,以此推动共驻共建工作的深入开展,相继开展了“十佳和谐楼道、十佳和谐家庭”、“好邻居、好邻居标兵”、“睦邻排头兵”、“信誉楼杯”争做“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新社区”排头兵和“创幸福社区,建文明城市”排头兵活动,通过广泛发动,引导全民参与,在城区居民中评选出各类先进典型累计200余名,并为他们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社区建设中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在城区居民中大力营造营造和谐相处,睦邻友善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幸福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