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实施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对于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效率和质量,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推动和谐幸福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渝中区作为主城核心区,就如何有效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充分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搭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骨架
近年来,渝中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行“区域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标准规范化、工作精细化”,实现了城市管理事项办理流程的制度化、标准化,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取得显著效果。其主要做法是:一是合理划分网格。依托统一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本着“兼顾网格内的管理对象的数量大致均衡”的原则,将全区划分为了416个网格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管理单元。二是配备网格管理人员。在网格中确定了联系区领导、有关街道、部门负责人,并配备城管执法、环卫保洁、绿化管护、设施维护等各类城市管理力量,明确了网格人员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实现了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区域、管理责任的定位。三是在区、街道分别建立起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城管监督员使用城管通信息终端,负责采集并向信息平台上传信息。信息平台通过区市政投诉电话(63837110)、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等,每天24小时收集、受理各类群众投诉,具有信息采集、处置、考核、反馈功能,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四是建立起发现问题、事项处理、督查督办、信息反馈、考评奖惩等五大机制。通过信息采集、受理、派遣、处置、核查、结案等闭合环节完成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理、转办,实现了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处置的数字化。五是加大考核监督力度。对网格化工作人员的到岗到位情况、对问题处置情况、对群众投诉、媒体曝光的问题解决情况,分别由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区监察局、区建管办、区市容办等进行严格的工作督查和责任倒查,减少管理的缝隙和盲区,促进问题的快速处置和及时解决。
我区全面实施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为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一是充分依托城市管理网格划分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实现全区一张网,做到服务管理无缝连接,防止管理混乱。二是进一步拓展管理内容。将网格内按楼栋和房屋分布的所有居民作为服务管理对象,社区事务全部纳入“网格”。三是进一步壮大网格管理人员。结合社区工作者包户走访制度,确定社区工作者担任网格长或网格管理员,按照网格内居民户数多少确定网格管理员人数(原则上按每300户一名的标准确定)。四是在现有的信息平台上嵌入社会事务管理模块。开发专用软件,为社区网格管理员配备具有社区事务录入功能的信息终端,使信息平台具有对社区事务的信息采集、处置、考核、反馈功能。五是全面落实管理服务运行机制。将城市管理已建立起来的发现问题、事项处理、督查督办、信息反馈、考评奖惩等五大机制全面移植到社区事务的服务管理环节。
二、充分依托渝中区社区服务网,深入推进社区事务信息化服务管理
2012年,由区民政局牵头,投入280万元全面推进社区信息化工程。在原有的渝中区党政信息网的基础上,安装专用光纤连接77个社区,实现区、街、居信息互联互通,电子政务延伸到社区,建成集行政服务、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渝中区社区服务网和77个社区子网站。网络分为外网和内网,外网供普通居民登录使用,具有网上浏览、网上公示、网上服务等功能,内网供各级管理人员使用,具有网上审核、网上办公、网上考核、网上会议等功能。同时,依托区人口和计划生育PIC系统人口信息数据,建立起渝中区社区居民基础信息库。该数据库采取“社区—网格—楼栋—居民户—居民”的结构形式,其中居民户标注特征,如常住、租赁或商用,是否有低保户、困难群众、育龄妇女、现孕对象、空巢老人等,居民信息采取一人一档的形式,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和民政、人社、计生、残疾人、综治、党务、卫生、文化、教育、志愿服务等10个方面专业信息。目前,居民基本信息已经录入完毕,各部门专业信息录入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先录入民政、党务、卫生、计生、残疾人等五个方面的信息,第二期录入人社、综治、文化、教育、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库里的信息每年定期更新两次。
渝中区社区服务网的成功建设,极大的推动了社区事务信息化服务管理水平,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社区网格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应用渝中区社区服务网办理低保、医疗救助、优抚安置、养老服务等居民服务事项,可以上传资料图片、下载文件、查询居民基础信息等,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方便居民群众办事。
三、充分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夯实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基础
目前,我区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达到了全市领先水平。一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区77个社区,每个社区至少投入1000万元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极大地改善了社区生活环境。同时,采取购买、租赁、国有资产置换、开发商按有关政策无偿提供等措施,按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标准,共完成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建设51个。现全区共有社区组织工作用房49376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面积达640余平方米。每个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均配套设有警务室、残疾人康复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心理慰籍室、养老服务站、一站式服务大厅等功能室,按照规范化要求悬挂标牌标识,全面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社区全覆盖。二是基本建立起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和社区商业等5个“10分钟便民服务圈”。在全区建立了12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文图大厦1个,在建主体完工街区文化中心3个,建成社区电子阅览室76个、社区示范图书室76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88个。现有体育馆、游泳馆、网球场、篮球场、壁球馆、健身房等场馆50余处,全民健身路径548条,健身步道3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1.1平方米。竣工化龙湖等城市公园6个,完成嘉华大桥连接段等立体绿化项目82个,建成彭家花园等社区游园61个。推进29个社区商业中心和一批便民商摊建设。三是积极推进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建设。根据社区实有住户科学配置社区居委会成员,每个社区建立社区工作站,成员由社区两委成员、低保员、社会保障员、巡防队员等组成。从2005年以来,先后3次大幅度提高社区工作者补贴和社区办公经费,并全面落实“五项”社会保险,现实有社区工作者1117名,平均年龄36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84%,中共党员占42%,共有社会工作师37人、助理社会工作师57人,占全市获得职业水平证书人数的9.33%。
丰富的社区服务资源为我区深入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提供了支撑。一是充分利用社区服务设施,组织居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为网格化服务管理提供阵地。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的作用,让其担任网格管理员,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提供人力支持。三是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教育、卫生、养老、休闲、体育健身、商业等服务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精细化、便捷化服务。
四、充分整合各部门力量,共同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
目前,全区共有35个部门的事务延伸到社区,每个部门都对社区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要求,安排了专门的人员、经费等。区成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同时建立了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基本实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每年由区社区办牵头组织区级各部门对社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五星、四星、三星级社区的条件。
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需充分发挥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能,整合各部门力量,对社区服务管理事项进行梳理,进一步规范、优化服务流程,统一考核内容和标准,组织各部门积极参与居民基础信息库信息录入工作,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使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