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全国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年启动仪式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3年年会
打造特色品牌 提升服务能力 下城区全力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再上新台阶
来源:杭州市下城区
近年来,下城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团省、市委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和《杭州市志愿服务条例》精神,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志愿者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发展到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制度化管理、网格化建设和项目化运作的格局,先后荣获了全国志愿服务先进集体、“2008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奖”、浙江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杰出集体、浙江省“抗雪防冻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优秀平安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截至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达84287人,占全区常驻人口的14%,其中党员志愿者为37727人,占志愿者总数的44.8%。18-38周岁的青年志愿者为20961人,占志愿者总数的24.87%。38-60周岁的志愿者为27655人,占志愿者总数的32.8%。为“构筑新格局、实现新腾飞”,为加快推进下城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完善体系
建构了以区志愿服务总队为核心的四级网络体系。2002年10月,下城团区委针对全区青年志愿者资源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切入点繁杂,缺乏强效管理的现状,首开杭州市各城区先例,成立了全额事业单位——下城区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2003年3月,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区志愿服务总队,完善了总队及下属街道(系统)直属支队人员配制及管理体制,充实了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力量,形成和完善了区总队、街道(系统)支队、社区大队及各专业分队的四级组织网络体系。与此同时,组建了一支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任总队党委书记,各街镇(系统)一把手担任各级志愿者服务队党委书记的区志愿服务组织临时党委,使志愿服务工作在坚持党委政府主导下,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坚持规范化运作,科学管理
为了更有序地推进这项工作,下城团区委加强了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着力强化了四大建设,即:
(一)制度建设——与全区各级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努力营造全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与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积极沟通,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全区“星级社区”考评体系;与区直机关党工委协调,规范机关党员志愿者管理,实行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定期通报;向区委、区政协积极争取,在区政协中推荐了一名志愿者作为政协委员,提升志愿者社会地位。
(二)队伍建设——成立区志愿服务总队,街道、系统志愿服务支队,社区志愿服务大队,社区下属志愿服务专业分队,建立四级队伍网络,明确全区各级共青团组织负责人担任志愿者队的队长,具体负责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目前,总队下属有8支街道志愿服务支队,12支直属局、系统(公司)志愿服务支队,2支辖区高校(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远大专修学院)志愿服务大队,1支在杭高校联盟志愿服务队、19只专职志愿服务大队(禁毒、消防、微笑亭等)及志愿者监督员队伍和志愿者艺术团,共计43支直属志愿服务大队。74个社区已全部成立社区志愿服务站和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基地达200多个,形成了一支以党员志愿者、青年团员志愿者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志愿者队伍。
(三)项目建设——首先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其次建立项目设置论证制度,第三是进行项目公告,第四是做好项目实施。以我们开展的“社区志愿为民服务统一行动日”为例,经过10年的运作,累计举办3550场次,受益群众达43万人,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达12万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5%。下城区社区志愿服务制度措施到位,活动载体丰富,并且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比如“社区志愿为民统一服务日”活动在广大社区居民中已经形成“高度关注、积极参与、良好互动”的局面。同时,这项工作也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并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的关注和参与。
(四)机制建设——规范组织考核机制。制定了《进一步推进下城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和《下城区社区志愿为民统一服务日考评细则》,区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招募了16名资深志愿者成立了下城区志愿服务总队监察大队,到各个活动现场进行督察。对各个社区开展“社区志愿为民统一服务日”的情况进行交叉检查、监督和评分。监督大队还制订了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对各个社区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横向比较,对促进我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管理、规范运作和稳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建立反馈宣传机制。推出了“社区志愿为民统一服务日”的事前申报、事中监督和事后审查制度,要求全区所有的社区志愿服务站于每月初向区志愿服务总队上报该月的统一的、集中的社区志愿为民服务活动;区志愿者指导中心根据上报服务情况编制简报,发布服务信息,至今已共编写155期。完善激励关爱机制。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开展优秀社区志愿服务站(队)、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优秀志愿者的评选活动,并由区委、区政府进行表彰。指导中心为全区志愿者购买了集体人生意外伤害险;为百名优秀志愿者赠阅100份《青年时报》;还为志愿者专门设立了志愿者互助资金,对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意外伤害或困难的志愿者进行救助,将关爱志愿者工作落到实处。
三、坚持项目深化运作,拓展服务
团区委坚持推进品牌化、项目化建设的运作模式,打造下城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
一是形成特色团队。在天水街道开展“专职社区志愿者”工作,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计划,招募专职志工,为加强愿者的自我管理。形成了长庆街道的“银发医疗队”、潮鸣街道的“慈善爱心家园”、天水街道的“鲍大妈聊天室”、“孔胜东义务修车队”、“戚宝兴为民服务队”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者队伍,朝晖街道还在2010年3月份成立了杭州首家以社区工作者命名的志愿服务站--伟强电脑服务工作室,不仅在社区居民中赢得的较好的口碑,同时也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些热心公益的企事业单位也逐步与社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文晖街道京都苑社区还成立了由周边沿街店面组成的“志愿服务一条街”,石桥街道成立了由辖区企事业单位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联盟,全区的社区志愿服务呈现出“老社区常规服务精品项目,新社区志愿服务精品项目,高档社区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和个性化精品服务项目”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是打造特色服务。为帮助下午4:30放学后无人照看的中小学生,潮鸣街道举办社区“4?30”学校;为深化扶贫帮扶力度,推出 “春风送暖 爱心超市”系列连锁店,成立杭州市首家慈善超市——“爱心超市”;结合暑期,开展“志愿服务进社区 暑期清凉送到家”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全区开展“打造最清洁城区”争创活动,开展“洁美家园 从我做起——万名志愿者清洁下城”行动。
三是开展项目创新。实施“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超市”计划。团区委通过前期调研、召开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恳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街道、社区及部分企业单位意见,大胆创新,在“社区志愿为民统一服务日”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的社区型志愿服务新模式,提出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超市”的工作。经过前期征集和筛选,共确定财通证券杭州庆春路营业部等40家作为第一批下城区“志愿服务项目超市”合作单位,征集到的志愿服务项目达到40余个。这些项目在社区通过一卡(便民服务卡)、一板(各社区服务板)、一报(社区小报)、一网(BBS)、一栏(宣传栏)、一屏(触摸屏)等载体,以菜单的形式予以公布,社区居民若有需求,直接联系社区,由社区安排提供服务的单位进行集中服务或上门服务,做到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志愿服务,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解”。
一、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完善体系
建构了以区志愿服务总队为核心的四级网络体系。2002年10月,下城团区委针对全区青年志愿者资源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切入点繁杂,缺乏强效管理的现状,首开杭州市各城区先例,成立了全额事业单位——下城区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2003年3月,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区志愿服务总队,完善了总队及下属街道(系统)直属支队人员配制及管理体制,充实了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力量,形成和完善了区总队、街道(系统)支队、社区大队及各专业分队的四级组织网络体系。与此同时,组建了一支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任总队党委书记,各街镇(系统)一把手担任各级志愿者服务队党委书记的区志愿服务组织临时党委,使志愿服务工作在坚持党委政府主导下,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坚持规范化运作,科学管理
为了更有序地推进这项工作,下城团区委加强了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着力强化了四大建设,即:
(一)制度建设——与全区各级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努力营造全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与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积极沟通,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全区“星级社区”考评体系;与区直机关党工委协调,规范机关党员志愿者管理,实行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定期通报;向区委、区政协积极争取,在区政协中推荐了一名志愿者作为政协委员,提升志愿者社会地位。
(二)队伍建设——成立区志愿服务总队,街道、系统志愿服务支队,社区志愿服务大队,社区下属志愿服务专业分队,建立四级队伍网络,明确全区各级共青团组织负责人担任志愿者队的队长,具体负责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目前,总队下属有8支街道志愿服务支队,12支直属局、系统(公司)志愿服务支队,2支辖区高校(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远大专修学院)志愿服务大队,1支在杭高校联盟志愿服务队、19只专职志愿服务大队(禁毒、消防、微笑亭等)及志愿者监督员队伍和志愿者艺术团,共计43支直属志愿服务大队。74个社区已全部成立社区志愿服务站和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基地达200多个,形成了一支以党员志愿者、青年团员志愿者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志愿者队伍。
(三)项目建设——首先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其次建立项目设置论证制度,第三是进行项目公告,第四是做好项目实施。以我们开展的“社区志愿为民服务统一行动日”为例,经过10年的运作,累计举办3550场次,受益群众达43万人,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达12万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5%。下城区社区志愿服务制度措施到位,活动载体丰富,并且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比如“社区志愿为民统一服务日”活动在广大社区居民中已经形成“高度关注、积极参与、良好互动”的局面。同时,这项工作也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并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的关注和参与。
(四)机制建设——规范组织考核机制。制定了《进一步推进下城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和《下城区社区志愿为民统一服务日考评细则》,区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招募了16名资深志愿者成立了下城区志愿服务总队监察大队,到各个活动现场进行督察。对各个社区开展“社区志愿为民统一服务日”的情况进行交叉检查、监督和评分。监督大队还制订了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对各个社区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横向比较,对促进我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管理、规范运作和稳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建立反馈宣传机制。推出了“社区志愿为民统一服务日”的事前申报、事中监督和事后审查制度,要求全区所有的社区志愿服务站于每月初向区志愿服务总队上报该月的统一的、集中的社区志愿为民服务活动;区志愿者指导中心根据上报服务情况编制简报,发布服务信息,至今已共编写155期。完善激励关爱机制。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开展优秀社区志愿服务站(队)、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优秀志愿者的评选活动,并由区委、区政府进行表彰。指导中心为全区志愿者购买了集体人生意外伤害险;为百名优秀志愿者赠阅100份《青年时报》;还为志愿者专门设立了志愿者互助资金,对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意外伤害或困难的志愿者进行救助,将关爱志愿者工作落到实处。
三、坚持项目深化运作,拓展服务
团区委坚持推进品牌化、项目化建设的运作模式,打造下城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
一是形成特色团队。在天水街道开展“专职社区志愿者”工作,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计划,招募专职志工,为加强愿者的自我管理。形成了长庆街道的“银发医疗队”、潮鸣街道的“慈善爱心家园”、天水街道的“鲍大妈聊天室”、“孔胜东义务修车队”、“戚宝兴为民服务队”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者队伍,朝晖街道还在2010年3月份成立了杭州首家以社区工作者命名的志愿服务站--伟强电脑服务工作室,不仅在社区居民中赢得的较好的口碑,同时也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些热心公益的企事业单位也逐步与社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文晖街道京都苑社区还成立了由周边沿街店面组成的“志愿服务一条街”,石桥街道成立了由辖区企事业单位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联盟,全区的社区志愿服务呈现出“老社区常规服务精品项目,新社区志愿服务精品项目,高档社区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和个性化精品服务项目”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是打造特色服务。为帮助下午4:30放学后无人照看的中小学生,潮鸣街道举办社区“4?30”学校;为深化扶贫帮扶力度,推出 “春风送暖 爱心超市”系列连锁店,成立杭州市首家慈善超市——“爱心超市”;结合暑期,开展“志愿服务进社区 暑期清凉送到家”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全区开展“打造最清洁城区”争创活动,开展“洁美家园 从我做起——万名志愿者清洁下城”行动。
三是开展项目创新。实施“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超市”计划。团区委通过前期调研、召开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恳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街道、社区及部分企业单位意见,大胆创新,在“社区志愿为民统一服务日”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的社区型志愿服务新模式,提出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超市”的工作。经过前期征集和筛选,共确定财通证券杭州庆春路营业部等40家作为第一批下城区“志愿服务项目超市”合作单位,征集到的志愿服务项目达到40余个。这些项目在社区通过一卡(便民服务卡)、一板(各社区服务板)、一报(社区小报)、一网(BBS)、一栏(宣传栏)、一屏(触摸屏)等载体,以菜单的形式予以公布,社区居民若有需求,直接联系社区,由社区安排提供服务的单位进行集中服务或上门服务,做到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志愿服务,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