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7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南宁)暨全国创新型社区建设推进会
全面推进“四个覆盖” 开创创新型法治社区建设新格局
深圳市南山区司法局
 
  近年来,深圳市南山区以改革创新为牵引,发展“四大推手”,推进普法、人民调解、社区法律顾问和法律援助工作“四个覆盖”,大幅提升创新型法治社区建设水平,城区司法行政工作成效显著。2014年在全市首创医调中心,工作经验被全市推广,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基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15年创建了司法行政社区服务基地,被上级司法行政部门誉为创新司法行政工作“南山模式”。因工作成绩突出,获“全国法治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三建三强”,推进人民调解全覆盖。自2014年始,深圳市南山区组建了全区首批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立起153个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覆盖区属街道社区。先后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27万件,调解成功3.21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16%,涉案金额6.92亿元,有效发挥了社会矛盾“减压器”的作用,基本实现隐患苗头排除在社区、矛盾纠纷不出街道。一是组建调解队伍,增强团队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民间接棒”,组建专业高素质专职调解员队伍,设立医学专家库和法学专家库,形成了律所、专职调解员、“两库”专家合力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架构。二是构建调解格局,强化双向联动。全区80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分头进驻到区直部门、街道办、社区、地铁站、志愿者U站等,形成多头并进、专兼并重和双向联动的调解格局。三是创建调解中心,做强行业品牌。率先在全市创建医调中心,让困扰公私立医院的医患纠纷有效化解,成为全市专业调解组织中的特色品牌。近年来,医调中心成功调解疑难案件154宗,涉案金额1011万元,最大限度地柔化和有效解决医患矛盾纠纷。
 
  (二)“三创三进”,推进城区普法全覆盖。一是创新载体平台,普法进城区。在南山中心城区全面实施公益广告普法、沿线公交车身普法和微博、微信、微电影“三微”普法,创建两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辐射驱动,五年来区属学校约有12.5万名师生获教受益。二是创意法治文化,普法进街巷。积极创新,塑造南山法治文化品牌,打造法治公园、法治学校和法治文化广场等,法治文化广场和法律文化博物馆等分别被深圳市、广东省授予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三是创设联动机制,普法进校企。整合资源,多向联动,形成了由南山区司法局牵头统筹全区54家普法成员单位进校园、进企业等普法机制,先后有59名法官进驻全区75所学校担任“校园法官”,企业普法受益职工群众达23万人。
 
  (三)“两降两升”,推进法律援助全覆盖。深入推进法律援助惠民利民“暖心工程”,在区属街道社区设立14个法援工作站的基础上,通过“两降两升”促进法援工作提质提效,实现“应援尽援”。5年来共为居民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292宗,其中刑事案件519宗,民事案件3773宗,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32亿元。一是“两降”法律援助“门槛”。自2014年始,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将辖区家庭经济困难的标准从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调整为家庭人均月收入1808元以下,降低了法律援助“门槛”。2015年3月,又将辖区家庭经济困难的标准从家庭人均月收入1808元以下,调整为家庭人均月收入2030元以下,再次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实现“应援尽援”。二是“两升”法援律师补贴。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全面提高法援律师办案补贴,自2014年10月起,一方面提高法援律师值班费,由原来的100元/天增至200元/天,另一方面提高法援律师办案补助费,为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办案,民事案件由2000元/宗增至3000元/宗,刑事案件由原来三阶段的800元、800元、1200元提高到各阶段1500元,稳定了队伍,凝聚了力量,激发了工作活力。
 
  (四)“两推两破”,推进法律顾问全覆盖。以“两推两破”推进工作拓展创新,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一是推进基层法律服务,破解社区群众办事跑冤枉路的难题。在积极培育和支持律师业发展的基础上,面向全区101个社区合理配备181名律师,街道、社区法律顾问全面覆盖,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法律服务。同时,以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方式,建立起覆盖街道、社区的法律服务实体和网络平台,将司法行政业务流程前置,线上、线下互融互通,为社区群众提供免费的集成式法律服务。二是推进重点区域法律服务,破解法律资源不平衡的难题。围绕南山“双中心”、“四大中心”战略目标,以“六大重点片区”的北部片区为突破点,积极创建创新创业法律服务中心,律师、公证员等一批法律专业人员进驻服务中心,主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公证、知识产权等法律服务,着力破解重点发展片区法律需求和资源配置不匀的难题,让法律服务跟得上、用得好。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