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7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南宁)暨全国创新型社区建设推进会
多层次聚焦、多元素驱动、多维度培育 努力构建多元共治社区新格局
西安市碑林区
近年来,碑林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为契机,紧扣“政府引导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实验主题,通过创新区域化党建机制、增强自治服务能力、搭建协商议事平台、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等措施,促进社会多元主体、各方力量同心聚力、同向行动、同向发力,全区社区治理呈现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领导,夯实社区治理基础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实验区”的各项工作,不断强化政策引领和顶层设计,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逐条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完成时限,围绕完善多元共治机制、规范协商议事流程、加强参与能力培育等重点环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组织自治能力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社区民主协商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网格化”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社区分类治理,开展“四型社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碑林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等“1+4”系列文件,在政策上、制度上、组织上保证实验工作有内涵、有效果、有影响。
注重多层次聚焦实验主题,紧密结合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城市社区精细化管理”、“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等综合性工作,近两年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对60个社区的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提升,规范设置社区服务设施的使用功能。同时,加快“碑林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推进民政互联网站群和“公众微信群”建设,加快民生大数据整合,累计采集居民人口信息达45万余人,为社区多元共治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二、注重党建牵引,优化各方传动链条
切实发挥区域化党建对社区多元共治的核心牵引作用,成立碑林区区域化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全区8个街道党工委全部成立“街道党工委委员+驻地单位党组织聘任委员”的“街道大工委”,推行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协调会议制度,每年召开协调会议30多次,重点研究讨论本地区经济发展、大型活动、公共服务、和谐社区建设等重要事务。在52个省、市示范社区都推行了“社区委员+驻地单位党组织聘任委员”的“社区大党委”或“兼职委员制”,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党群议事会,大力推行“组织联建、文明联创、公益联手、环境联治、治安联防、活动联办”,各级党组织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社区工作日”、“困难群体结对帮扶”、“1+1双联双带”、“走千户、访千人”、“社区文化艺术节”等扎实有效的主题活动,实现了街道社区与驻地单位党组织共建共享、同频共振。
注重发挥民主协商议事对社区多元共治的促进作用,健全居民有序参与的协商治理机制,寻求各方群体意愿的最大公约数。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协商议事流程,从“协调、沟通、参与和议事”四个环节入手,积极拓展群众参与渠道,搭建对话沟通平台。太白、雁北、古迹岭等30余个社区建立了“居民会客厅”、社区QQ群、微信公众号,采取“面对面、零距离”交流的方式,及时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综合确定协商议事主题。定期召开社区“两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驻社区单位的“四方联席会议”,商讨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服务中遇到的难题,每年为居民排忧解难、办实事500余件,社区居民满意度达85%以上。如,开通巷社区一处道路改造后遗留的拆迁工地,某单位拟建商业用房出租,周边居民坚决反对,屡次阻挡施工。经过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建设方、居民代表搭建对话平台,反复讨论协商,最终决定由政府出资,改造成1400平米的社区群众文体活动广场,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三、实施项目带动,促进社区协同善治
构建社区多元共治格局目的是解决公共问题、让群众满意。从2015年起,我区全面推进“社区治理项目化”建设,促进社区治理“有计划、按步骤、可量化、可评估”。编印下发《碑林区社区专项服务项目操作指引》、《碑林区社区社会工作典型案例汇编》,突出强调做实做细需求调查,根据群众意愿开展项目论证,积极指导社区以环境管理、关爱帮扶、文明宣传、参与意识培育等为重点,策划实施专门的服务群众项目,为基层服务创新注入新思维、新活力。先后涌现出“老人生命回顾”、“老年人星期四课堂”、“五方联动社区多元参与”、“社区能人帮”、“青少年创意工坊”、“DIY手工坊”、“亲子互动营”、“儿童心理关爱”等特色项目。今年以来,已先后审批实施各类项目396个,项目总资金达到1030.14万元。
构建社区多元共治格局的生命力在于社区居民的自我调节。近年来,我区柏树林街道辖区老旧小区、物业弃管小区里,陆续出现一些自发形成的院落“自管小组”。区民政局和街办及时跟进、总结提升,在全区8个街道30个社区推广了“居民小组自管模式”。按照“我的小区我做主、我的家园我建设”的思路,通过“动动手扫净自家院落”,“多看一眼、多问一句,维护自家安全”和“大家筹点、街道补点,自己动手美化家园”等细微举措,促进群众自治、邻里守望与基层公共服务的良性互动。该模式推广后,部分小区卫生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入室盗窃发案率高等问题得到改观,一些群众提出的用电户电表改造、天然气安装等老大难问题也得到有效落实,使群众切身感受到参与社区治理的实惠。
四、培育多元主体,引入社区参与“生力军”
构建社区多元共治格局离不开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的踊跃参与。近年来,我区不断丰富共治的形式和内涵,积极营造多元共治的社区氛围。一是加快公益社会组织培育。建立了陕西省首家区级社会组织发展培育中心,入驻社会组织达23家(其中成功孵化出壳4家)。连续两年举办“碑林区社会组织发展与创新论坛”和“碑林区社会组织公益沙龙”,通过专家讲座、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共筑公益组织项目宣传、交流分享、共同进步的乐园。二是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微平台”。按照“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活动场所、有项目支撑”的“四有”标准,在全区35个社区开展“社会组织共享平台”试点,每个平台配1-2名专业社工,通过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实践应用,带动和促进全区600余个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团队活动经常化、运行规范化。三是通过“嫁接”专业社工机构入驻共享平台,促进社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两方面资源的有效对接。倡导社区居委会购买社会组织项目,促进专业社会工作“进社区、进家庭”。四是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目前已确定老人编制课堂、流动儿童关爱、困境青少年帮扶等13个公益创投项目(其中A类项目8个,每个最高资助3万元;B类项目5个,每个最高资助8万元),为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的专业化注入活力。五是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出台了《碑林区政府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第一批)》,涵盖公共服务事项16项,社会管理服务事项14项,中介技术服务事项17项和其他服务事项等,累计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
五、主要成效
一是构建了高效的多元共治组织架构。“四社聚力、五方联动”社区多元共治机制的建立,理顺了社区内、外部参与主体的关系,社区关系调适更加顺畅,资源整合和利用不断优化,进一步推动“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既各司其职,又相互补充,共同推进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
二是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党群议事、民主协商充分发挥了驻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居民代表等作用,实现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监督的广泛性。坚持把培养居民自治和加强社会组织化建设贯穿始终,通过搭建社区、街道两级议事平台,建立社区议事协商会,引导居民参与实施项目提炼、筛选、论证、决策、监督等协商,实现了从行政管理向协商共治的转变。
三是凝聚了多方参与的社区共治力量。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和共治共享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较好地整合了社会资源,不仅拓宽了服务途径,让居民享受到了更加便捷、丰富、均衡的社区服务,进一步激发了社会活力,形成了党委政府强力推进、社会组织紧密配合、辖区单位大力支持、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实现了按需服务,满足了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让居民共享社区建设发展成果。
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以上是我区在实验区创建工作中的一些实践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向兄弟城区特别是前两批实验单位虚心学习,进一步聚焦实验主题,坚持高起点、高站位,加大工作推力,提升服务实效。以改革的精神,求实的态度,勇于实践探索,努力开创碑林区社区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