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7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南宁)暨全国创新型社区建设推进会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建设和谐幸福家园
南宁市民政局局长 黄菊如
(2016年11月16日)
 
  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城市,辖5个县7个城区及3个国家级开发区,210个城市社区、167个乡镇社区和1383个村,居住着壮、汉、瑶、苗、侗等多个民族,全市户籍人口700多万人,壮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超过55%。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民政厅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南宁市民政局积极推动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工作,努力实现社区治理格局更加完善、有序,社区服务体系更加专业、多元,社区民主建设更加广泛、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有序推进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
 
  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2012年2月,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南发〔2012〕3号),明确了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在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社区建设经费保障、社区阵地建设、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2014年11月,为推动南宁市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南宁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社区建设水平的意见》及《关于加强社区居民委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南宁市社区公共事务准入管理办法(试行)》两个配套文件,即社区建设“1+2”文件,从优化布局规模、加快场所建设、建立准入制度、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待遇标准、培育社会组织等六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南宁市社区建设水平。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增强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扎实推进社区公益性服务用房建设
 
  (一)集中精力开展社区服务用房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以来,南宁市连续6年实施社区居委会服务用房建设项目。市级财政累计投入1.8亿元,各县区(开发区)累计配套投入2.1亿元。经过几年的建设,社区服务用房建筑面积全部达到500平米以上,其中1000平米以上的超过40 个,社区服务的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提升,切实改变了社区居委会用房狭小、破旧或无场地办公、服务的尴尬局面,全市社区居委会面貌焕然一新。
 
  (二)统筹实施社区服务用房精细化分类管理。为了确保社区服务用房建设不缩水、不遗漏,2015年组织专业测量队对社区服务用房面积进行实地测量和摸底,对全市社区服务用房情况进行了ABCD分类,A类为独栋面积达到800-1000平方米社区服务用房;B类为总面积800平方米以上但是由分散的几处场所构成,C类为独栋面积达到500平方米; D类为总面积达到500平方米,进一步摸清了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建设的基本情况,分类建档管理,因地制宜的引进和实施各类服务项目提供了详实的“大数据”。
 
  (三)大力推行社区服务场所去“衙门化”。以服务场所最大化,办公场所最小化为基本原则,制定社区服务用房功能布局导则,有效推进社区服务用房功能整合。2015年,南宁市确定了8个市级重点和10个城区级社区服务功能建设综合试点示范社区,要求围绕生活、卫生、教育、文体、保障、人文关爱等方面为社区居民及驻区单位提供六大系列的服务,最大限度向社区居民开放社区服务场所。随着试点示范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社区图书馆、社区儿童娱乐、课业辅导场所、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等功能阵地在社区应运而生,日益丰富的社区服务更加贴近居民需求。如,青秀区新竹社区结合本社区居民的传统爱好,设置了十多张室内乒乓球桌,社区的乒乓球运动得到不断传承和发扬,培育了一大批的乒乓球爱好者和区市乒乓球体育幼苗。经开区金阳社区链接了南宁市图书馆资源,设立了社区图书馆,开放了自动借阅功能,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喜爱。
 
  三、探索“社区+”模式,全力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多元化发展
 
  (一)社区+居家养老,推动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南宁市创建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层面对社区居家养老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推动。一是无偿提供社区居家养老公共服务用房。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按标准配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面积的通知》,要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面积按照不低于社区居民公益性服务用房面积20%的标准配备,吸引专业社会组织进入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二是加大社区居家养老容积量建设。投入8260万元建成城市养老服务中心10个、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76个,社区居家养老容积量不断提升。三是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通过实施居家养老运营补贴,吸引专业机构、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通过举办全市居家养老社会化运营推进会,将40个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向社会推进,有效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改变了过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名无实的现象,切实解决和满足了居民群众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迫切需求。四是养老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我局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南宁市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南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意见》正待市政府常务会讨论,《南宁市养老服务业规划》正在制定中,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二)社区+社会工作, 推动社区服务专业化发展。南宁市积极推动政府购买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建设,社会工作服务、志愿者服务在社区领域迅速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一是社会工作扎根社区。全市210个城市社区中已有三分之一的社区有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一批儿童、青少年、戒毒、养老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如南宁市老来福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南宁市同心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南宁市乐益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迅速成长,形成了较好的南宁品牌。二是社区志愿骨干作用突显。南宁市是全国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城市,在实施试点工作中,加强与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的横向沟通与合作,积极推动“社会工作+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模式,培养了一大批社区志愿者骨干,如江南区新锦社区由小区家长组成的“童行有你志愿服务小组”、西乡塘区北湖街道万秀村由青少年儿童组成的“快乐同行”志愿服务小组等多个志愿者队伍成长成熟,能够独立组织开展各项服务,“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在社区得到不断弘扬。
 
  (三)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社区服务队伍结构多样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是整合社会服务管理资源、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力量。南宁市积极探索通过政府委托职能、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助等方式新培育和扶持各类社会组织。一是建立了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为80后、90后建立机构,投身参与社区治理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孵化了南宁市社区发展服务协会。发动吸引了一批高校专家、社区组织、专业机构、企业、商家、爱心人士等成为协会的会员,社区发展服务队伍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社区建设的“生力军”,为下一步有效地链接社区专业服务,逐步制定社区各类专业服务标准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创建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三社联动”管理模式。打破了先前主要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孤军奋战的单一局面,社区公共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社区服务内容不断优化,社区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
 
  (四)社区+信息化,为社区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2015年,南宁市被列为全国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城市。市民政局与市发改委共同编制了《南宁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试点实施方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社区建立PC终端、微信公众号、设立“三农”学堂、建立电商联盟、创建“一村一店”特色产品馆、建立专员服务驿站和信息平台志愿者队伍等方式,实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转。与南宁市一站式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广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三网”融合,资源共享,为南宁市社区建设的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南宁市社区治理改革创新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和提升空间。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的相关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深入推进城乡社区改革创新工作,为建设管理有序、功能完善、服务群众、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