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7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南宁)暨全国创新型社区建设推进会
理念机制齐创新 实现管理新突破
青岛市市北区即墨路街道
 
  即墨路街道地处市北区最西部,属于典型的老城居住区和小商品服务业集聚区并存地带,辖区面积2.28平方公里,街道下辖9个社区居委会,居民3.25万户、8.75万人。街道在社区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区委“创新突破年”工作安排,紧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契机,按照“社区建设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创新、突破、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社区工作力度,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效,稳步推进街道各项工作。
 
  一、创新惠民服务举措,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优化团队建设,打造全方位利民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方联动,实现社区服务便捷化。组织街道优秀专职社工和青年志愿者,注册成立了“即墨路街道鸿远社工服务社”,这是我街道继“爱心驿站”之后成立的第二个公益组织,在“爱心驿站”物资援助的基础上,实现惠民服务软、硬件“双管齐下”。今年7月份,依托服务社正式启动了居民事务代办这项工作,在每个居民小区设立居民事务代办公开栏,明确了居民事务“十代办”、“六提供”。以往,有居民想办老年证、准生证或咨询一些事情,都要跑到办事处或政府的有些部门,有时因证件手续不齐备,来来回回跑几趟是常事,家里如没有个年轻人或是没有时间,许多事情就要被耽搁,很不方便。开展居民事务代办后,群众办事越来越省事、越来越舒心,到目前为止,已经为居民代办各种各类事务254件,实现“让群众跑腿”为“替群众跑腿”。服务社的每位社员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居民生活的“万能充”、办事的“眼、嘴、腿”。
 
  二是创新服务机制,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力度。深化救助中心建设,对辖区的各项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公共租赁房的办理实施了“一口受理”,简化了社区、街道两级办理的程序。截至目前,办理低保新户165户、213人(低保总数达到934户、1573人,低边795户);办理各类救助542人、321.3万元;保障房375户,发放通知书共121份;办理老年证472本,协助办理老年人半价乘车卡2653张。同时街道社会救助中心还创新服务理念,探索开通了预约受理、上门受理服务开通了预约电话,对工作日来街道办理业务不方便的群众,可以电话预约周末或错时来街道办理业务。对行动不便的特殊困难群众可以预约上门受理服务,并提供一站式办结服务。“百日攻坚”期间,共预约错时办理业务16起,上门服务3起,极大地方便了困难群众,提升了群众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三是引入社会化运营机制,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在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基础上扩大社会化运营比重,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实现大部分老人家门口养老的愿望。街道8月份开始在恩县路社区升级改造了一处社区助老大食堂,下一步将积极联系社会组织并择优委托运营,同时街道也加大了对其余6处日间照料中心的配套改善,增补了部分活动设施,配发了部分活动物资,积极为辖区老年人提供营养午餐、养生理疗、日间托养、棋牌娱乐、老年讲堂等多姿多彩的服务。
 
  四是创新居民文化熏陶,提升文化品质。开展征集街道外宣词、LOGO活动,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累计收集稿件153件(外宣词初步选定为“慢步即墨路,读懂青岛城”)。开展“最美社区”评选活动,针对社区服务、文明建设等十项指标,促使社区提升服务水平,先后开展趣味运动会、永远跟党走等10余场大型活动,丰富了居民生活。结合征收工作,对辖区老楼院进行细致梳理,累计排查名人故居、历史建筑等101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街道文化地图。同时,对征收中的好人好事,通过文明网、媒体、微平台等进行报道宣传,引导居民支持征收工作的推进。结合邮轮母港建设,街道将在国庆节、德国风情街开街期间,联合驻街单位、部队,开展一次“梦想在这里启航”文艺晚会,对街道发展历史、风俗文化、征收前后变化、未来前景等进行广泛宣传。
 
  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打造绿色文明社区
 
  一是城市管理精准细严。在原小港街道建成区域,依托邮轮母港、晓港名城,将内部物业管理和外部环境整治相结合,加大整治力度,提升城区环境面貌,打造小港城管示范街区。加强市容管理,现已整治楼院100余个,清除垃圾死角、整治乱堆乱放500余处,清除小广告5000余处,清运混合垃圾500余吨。加强占路经营治理,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晓港名城工地周边,聊城路、冠县路、胶州路等集中区域,采取设置固定岗、延时执法、综合整治等措施,清理摊贩300余处。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工作,对热河路、胶州路、馆陶路等主要路段逐一排查,共拆除安全隐患门头广告、牌匾1000余处,清理占路广告牌 1000余块。加大拆违力度,拆除冠县路高架桥下等违法建筑6处,共1328平米。
 
  二是平安建设常抓不懈。根据社区人员流动量大、治安环境复杂的特点,我们强化群防群治,配备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组建了老年人“夕阳红”巡逻队和下岗失业人员义务巡逻队,有效地筑起了一道社会治安的坚强防线。与辖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承诺书926份,前期安装液化气切断阀、报警器184家、186套。特别是加强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安全生产监督,通过实地检查、联合执法等行动,确保市场安全生产。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探头190余个,每个社区均配有视频显示器,24小时实时监控。完善信访维稳制度。街道重点个访人员16人;集体访1起;网上在办信访件30起。通过实行一岗双责、领导包案、“十包一”维稳跟进等制度,实行工作服务大厅分管领导轮流坐班接访制度,将信访苗头化解在基层。
 
  三是社区事务居民做主。邀请社区热心人担任民情联络员,搜集民情、热点话题,反映思想动态和居民需要。针对联络员提出的问题每月定期召开民情座谈会,就社区工作、热点话题及居民关注的环境、治安、就业等问题进行交流,让居民真正拥有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目前已聘任社区联络员23位,召开民情座谈会40余次,解决了楼院私搭乱建、居民养狗问题、小区绿化等60余件居民反映的热点问题。
 
  三、实施“覆盖工程”,增强社区向心力
 
  一是以党组织为核心,全面辐射带动。根据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组织建设作为社区党建的基础,逐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资源整合”的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按照“支部建在网格上”的要求,变单个建立、点状推进为块状规划、成片推进。根据社区实际,将每个社区划分为数个网格,在每个网格上建立社区党支部,通过单独设置和资源共享的方式,为每个支部设置办公点,将网格内各类组织全部纳入党的工作范围,以便于资源共享、活动开展和管理服务。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基本原则,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网格党支部为基础,以服务群众、改进管理为重点,通过组织共建、人才互动、党员联管、活动互助等方式,完善联席会议、资源共享等制度,整合区域资源,深化党建联建,提高党员参与率,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
 
  二是“两学一做”高质量开局,增强党员看齐意识。及时召开学习教育座谈会,传达重要指示和精神。研究制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对9个社区党委书记、副书记进行专题培训。突出“互联网+”模式,推送“微课堂”20余期,邀请宣讲员宣讲6次,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了集中培训。
 
  三是严肃组织生活,增强党员凝聚力。严格落实党费收缴、“三会一课”、党日活动、周四学习日等制度,先后开展服务大集、同庆七一、知识测试等主题活动,并被党建播报、青岛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规范拆迁党员管理,研究制定了详细管理办法,针对其居住分散、管理教育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区域管理、制作党员联系卡、建立微信学习群等具体措施,使党员管理一个都不少。
 
  从目前情况看,社区服务管理已经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途径,成为广大群众更多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凝聚广大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实践性的重要平台。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为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管理基础和服务保障,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成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时代要求。即墨路街道从创新型社区建设破题,已经走上了基层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之路。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