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社区工作委员会2016年常委会暨第二届全国社区共建共享推进会
“三社”联动打造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来源:中国社区工作网
“三社”联动打造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街道
公园街道位于延吉市西北部,辖区面积6.58平方公里,人口87385人,街道下辖12个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10913人,占总人口数的12.6%。其中,空巢老人2762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6.5%。为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公园街道立足街区实际,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介入、社工进入、志愿补充”的居家养老服务理念,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联合小棉袄家政公司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注册会员达400余人,现有社工16人,义工11人、社会工作志愿者48人。街区居家养老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一是依托服务中心,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阵地。投入360余万元,通过改扩建的方式建成1240平方米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日间照料的主阵地。中心内设日间照料室、咨询室、阅览室、书画室、健康小屋、多功能厅、乒乓球室、舞蹈厅、理发室、音响室等10间功能室,还配备餐厅、卫生间等生活辅助用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高龄、空巢、独居、特困且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人为服务对象,积极构建“1+n”多元化服务网络,“1”即社区,“N”即志愿服务、互助服务、加盟企业服务、社工服务、专业社会化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在老年人日常照顾需求方面,提供了家政照料、日托服务、就餐服务及用品选送等服务,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需求;在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方面,开设了健康评估、健康体检、健康咨询、中医针灸、按摩、康复等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医的需求;在老年人精神慰藉和文娱需求方面,开展歌舞乐器培训、书法绘画学习、棋牌体育活动,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需求;在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需求方面,鼓励老年人参与到以老助老的邻里互助活动当中,满足了老年人老有所为的需求。
二是立足政企联合,提供多元养老服务。为满足社区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街道与延边小棉袄家政公司联合开拓服务项目合作,提供四项专业化服务。一是开展家政打包服务。将洗衣、打扫等日常家政服务打包,重点针对生活半自理和失能老人,提供低偿和无偿服务,街道办事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为小棉袄家政公司予以经济补偿。二是开展爱心餐桌服务。利用家政公司在营养膳食、厨师等专业人力资源科学制定老年人营养食谱,以服务中心餐厅为主阵地,开展餐厅就餐和对行动不便老人无偿上门送餐服务。每月服务老人140余人次。三是开展爱心团购服务。充分发挥家政公司26家连锁便利店资源优势,以老年人必需日用品为主开展低价团购,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基础上为老人带来经济实惠,月团购额达8000余元。四是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按照特殊人群优先、以“空巢老人”为重点的原则对低收入困难老人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街道为困难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凭券在服务中心享受各类购买服务。此外,中心开展“乐享金钱柜”服务,并设立“指纹打卡”签到,对办理会员卡的老人定期评估,对参与活动及参加劳动积极突出的会员给予服务券,可以换取生活用品、购买小棉袄家政服务、内部餐厅就餐、理发、洗涤衣物等优惠。
三是统筹社区资源,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三个结合”的服务框架,在功能定位上日间照料和居家服务相结合,在服务组织上志愿者服务和社会组织介入相结合,在服务供给上采取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有效落实服务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在保障性服务方面,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蒲公英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志愿者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对贫困、失能、空巢等困难老年人,深入开展每天一通话、每周一打扫、一慰问、一次文体娱乐活动,每年一体检的“五个一”服务,并结成帮扶对子跟踪做好服务保障;每月15日会员日携手市内知名美发企业开展爱心义剪,并为临时无人看护的老年人提供托管服务。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引入老来乐社工服务中心、蒲公英社工协会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运营,联合延边大学社会系学生在园月社区创建助老社会工作基地,投入资金购买电动自行车,积极开展助餐、助洁、代交、代办、维修等上门服务,有效打造社区“十分钟便民服务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四是发挥社工力量,实现专业养老探索。为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实绩突出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我们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专业授课”与“经验交流”相结合的原则,公园街道和延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携手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和社会工作知识培训基地,组织70名社区干部参加社工专业知识培训活动,并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为展示社工风采,组织50名青年社工参加“我行•我show”青年社工风采大赛,营造了“同奋斗、同进步、同成长”的工作氛围。
五是发挥网络优势,探索智慧养老模式。探索建立线上线下养老服务平台,依托社区网格入户调查的大数据库,建立“小网格服务大民生”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 将居家老人日常生活需求、社区服务、社会服务提供商以及政府监督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以老人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依据居民点单-平台接单-中心下单,构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人文关怀三大服务方式。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一个电话给信息服务平台,平台按照老人要求,派服务企业员工或是志愿者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现纳入服务平台老人已达323名。初步建成信息化、智能化的“无围墙式”网络养老运营模式。
六是丰富服务菜单,深度整合助老项目。发挥街道网格化管理优势,选派119名网格员深入辖区,采集符合条件的老年居民信息,帮助填写老年人需求问卷达万余份,调查涉及服务项目、活动方式等30余个内容,从而全面细致地了解全街老年人精神文化、心理健康、医疗保障等多方面需求,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教授,现已推出文体活动、心理咨询、健康教育、歌舞教授、球类练习等18项为老服务菜单,科学编排成课程表,形成常态化。每月一次的乒乓球比赛、味典烘焙课堂实践课堂,每周开设的朝鲜舞、交谊舞,二胡、乐器、京剧、伽倻琴等排满日程,还有每日下午市肛肠医院中医大夫的现场坐诊、棋牌对决,日接待老年人逾100人次。除此,每逢节点,都会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如百名老人“公园好声音”卡拉OK大赛、“皓首老人历奇之旅”乘高铁、游景区活动、“九九重阳季,白首欢乐行”秋游活动、“迎春猜谜赠春联”“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岁末大联欢”、“手拉手、心连心,老年人厨艺大比拼”、“老少一家亲,共享天伦乐”、“社工携手,团队共进”等系列大型活动,在丰富辖区老年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传递出更多快乐。
随着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养老需求的出现,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仍存在服务功能相对薄弱、服务人员短缺、专业化程度不高和覆盖人群不多等局限性,非营利社会组织参与积极性还有待提升,同时运行机制缺乏综合性和整合力度、缺乏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和质量监督,从而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上规模和高效益的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综合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县级人民政府应把对孤寡、空巢等弱势群体的养老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按区域拔付给街道用于特殊群体购买养老服务。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扩大参与者范围,激活竞争机制。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实现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是统筹社区资源,提供基础服务。依托社区网格入户信息,建立辖区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对辖区老人基本情况、健康信息、行为习惯和服务需求录入数据库,对能通过社区代办的养老服务项目由社区提供;对需要医疗保健等专业服务的老人提供专业性服务。
三是发挥社工力量,实现专业养老。社会工作者在居家养老模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充分使其介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组织活动、政策咨询、协调社会资源、发展老年社会工作理论等,为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工作,传播社工服务理念,积极为社区工作者提供社工理论及知识培训,动员参加社工考试。
四是培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大力扶持公益性、救助性、维权性、协调性社会组织的发展,降低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登记门槛。放宽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准入标准,保证社会组织自身独立发展的同时,尽早出台有关政府购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法作法规,明确街道、社区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责任,扶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同时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