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8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成都)暨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会
推进“一核多元”现代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思考
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办事处
 
  近年来,南苑街道围绕“创首位街道,争一流业绩”的总目标,注重将党建工作延伸到社区建设和服务民生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外延,努力在社区形成“一核多元、资源共享”的新格局,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成效明显。
 
  一、党建引领,构建“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的背景
 
  按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的要求,街道党工委逐步推行和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构建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三级平台,综合利用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全面深化社会管理创新,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切入点,构建了“一核多元”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社区治理模式。其中,“一核”是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多元”是社区建设中贯穿了“一个融合、两个协同、三个培育、四个自治”的“1234”工作思路。一个融合:就是基层党建与社区建设融合;两个协同:就是要发挥社会组织和群众领袖在社区建设中的协同作用;三个培育:就是要加强群众自治组织的培育、加强草根组织的培育、加强服务型组织的培育;四个自治:即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四种方式实现居民自治。
 
  二、“一核多元”现代社区治理的具体做法
 
  为构建“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模式,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建核心凝集力的作用,从完善党建引领社区建设的组织架构、创新服务民生的工作机制、搭建党建服务民生的有效平台等诸方面入手,党建引领社区建设、服务民生的措施不断夯实。
 
  1、完善党建引领社区建设的组织架构。南苑街道党工委下辖12个社区党委、4个党总支、9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3700多名。党建是社区建设灵魂和基础,加强社区建设是实现社区党建的手段。一是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吸收不同类型、有代表性的驻区单位党组织5名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坚持将社区内学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等纳入社区党委管理范围。二是进一步优化社区基层党组织设置。健全完善“社区建党委—片区(院落)建支部—楼栋(楼道)建党小组”的设置模式,调整后居民支部,建立网格党小组。吸收一批不同类型、有代表性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将社区内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等均纳入社区党委管理范围。推广“支部领导社团、党员引领社团、社团服务群众”的工作模式。四是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在社区普遍成立非公企业综合党支部,统筹加强区域内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注重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属地化管理,将区域内原有6家非公企业党组织并入社区党委,并新成立了3家非公企业党支部、2家社会组织党支部和11家社区非公企业综合党支部。
 
  2、创新党建服务民生工作机制。要有效夯实和拓展党建工作领域,必须不断提升服务民生的水平,完善服务民生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不断完善服务居民群众制度。优化街道、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集中式受理、协同化办理、智能化运作”的便民服务平台,打造“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居民群众满意服务窗口,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二是打造服务群众网络平台。结合宜居幸福圈建设,按照“5分钟”、“10分钟”、“15分钟圈层”,分别形成便民服务手册、宜居幸福圈地图;推进南苑家园服务平台建设,为居民提供服务咨询、资料下载、办件查询、网上投诉、工作论坛、预约服务等便民服务,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便捷服务。三是强化民生工程推进。依托每年下拨的为民服务资金,结合各社区特点,科学谋划为民服务资金项目;加大民生工作经费的投入,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突出各类问题菜单的整改,落实责任全覆盖、考核全覆盖。
 
  3、搭建党建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一是结合街道社会管理平台建设,设置街道党员服务中心、“一社区一特色”的党建服务载体,在辖区范围内形成以街道党员服务中心为主导、社区党员服务点为支撑,覆盖基层组织、接纳全体党员、面向广大群众的党建服务平台。如兴达社区“心桥”关爱基金搭建了党员与群众关爱救助的平台,经过几年的运作,目前该基金成功救助了因突患重病或临时性困难急需帮扶的居民共计95户,救助资金约4万元;国泰民安社区建立党员“六必访”,每年走访慰问困难党员100余名,反映良好。二是注重以党建工作特色工作提升社区服务居民群众,国泰民安社区的“快乐驿站”、兴达社区的“七彩文工团”、健园社区的“民族之家”、鹭鸣苑社区的“白鹭艺苑”、怡康社区的“社区大讲堂”、“红色影院” 等党建特色品牌为服务群众搭建了较好的活动平台。三是积极践行公开承诺,每年召开年度民生服务公开承诺大会,就为老服务、促进就业、困难帮扶、环境提升等方面列出具体服务项目,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向居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并对公开承诺情况等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注重加强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和社区党员温馨服务站建设,成立了以党员为主体的社区治安巡逻协管员、关心下一代辅导员、花草树木养护员、为老服务等20多支1500多人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得到进一步彰显。
 
    三、实施“一核多元”现代治理模式的成效
 
  社会管理服务平台运行一年多来,其扁平化、网格化、信息化特征产生的实际效果已逐渐显露。“一核多元”现代治理模式实施以来,密切了干群关系,改变了工作作风,得到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鼎力支持。
 
  1、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服务群众更直接。随着统筹协调扁平化和管理服务网格化的推进,街道及所辖社区的工作人员全部下到网格中,按照“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思路履职守责,从根本上拉近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更新了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谈起改革后工作变化,以往是坐在办公室等待群众上门,现在是依工作程序沉入各自负责的网格中巡查走访、发现问题;不再仅有脑中一本“糊涂账”,而是“三知三清三掌握”,熟悉网格居民、重点人员、流动人员的基本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更直接地接触群众生活、感受群众疾苦,真正有效满足群众需要、倾听群众诉求、带动党员骨干做好事、行实事。
 
  2、疏通了信息传输的渠道,信息处理更顺畅。采集到大量问题但缺乏相应的处理能力,上报信息又缺乏有效渠道,曾经是长期困扰基层开展群众工作的老问题。现在,街道社会管理服务平台集咨询、服务、举报投诉、社会服务及民生监测于一体,在信息接收、信息处理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借助于社会管理服务平台的信息传输功能,基层工作人员可以把社区无法解决的问题逐级上报移转到更具资源、层级更高的部门,从而及时准确把问题反映上去,更为快捷地满足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
 
  3、优化了事务分配的程序,任务指派更规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曾是街道和社区工作的真实写照,与之相伴随的事务杂乱分配、多主体推诿一直受群众和基层工作者诟病。“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投入运行以来,凡区部门下达到街道、社区的问题工单,都要经三级平台下达,否则街道、社区有权拒绝。这一平台指派程序大大增强了部门指派任务的综合性和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长期困扰基层的难题,为街道和社区减轻了事务头绪和工作负担。
 
  4、提高了为民办事的能力,解决问题更彻底。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具有资源整合的强大优势,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与群众特定诉求对应最准确的责任主任,有助于更具权威、更加彻底地解决实际问题。实践中,街道最大程度发挥社管平台的积极作用,汇集各部门合力解决社区和街道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大增强了为民办事的能力。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