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社区工作委员会2017年副主任会议(上海)暨第五期社区社会组织讲习班
增强社会组织活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办事处

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有了较快发展,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四季度,全国经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达到69.9万个,其中社会团体33.5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5.9万个,基金会5523个,社会组织已成为社会建设重要的主体之一。但在发展的同时,社会组织也存在缺乏活力等一些问题,在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中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因此,作为基层政府部门,特别是在政府职能转移,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领域开始重新得以调整和确认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更多的、健康的社会力量去承接任务的时候,政府更是要加紧培育、孵化社会组织的脚步,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

以下是朝阳门街道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工作的情况,通过对社会组织的孵化和扶持,增强社会组织活力,促进社会组织的持续发展。

一、搭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平台,构建街道“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

街道积极筹备成立了朝阳门街道社会工作联合会,并向区民政局申请注册为社会团体。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平台,联合会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驻街单位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纽带优势作用,开展社区能力建设,管理公益服务项目、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众参与等有关内容的工作,形成对接内外资源,挖掘、引进有潜力并与社区需求相符合的各类优秀专业社会组织,并汇总统计社区自组织数量,进行分类管理和监督指导,引导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为街道、社区提供服务,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智力、资金支持。

此外,在东城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的指导下,我街道已完成对工会、团委、妇联、残联、文联、商会、志愿者分会及计划生育协会等人民团体类别“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认定工作,支持群团组织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并引导同类别、同性质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

二、孵化培育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构建“2+1+9+N”社会组织培育模式

截止目前,朝阳门街道9个社区共有社区社会组织108家,其中有3家在区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有45家在街道备案,60家在社区备案。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街道注重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备案制度,并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培育品牌社会组织,并对已有的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强化服务,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个“2”是孵化培育了2个“枢纽型”社会组织。即朝阳门街道社会工作联合会及北京市思诚朝阳门社区基金会。

街道和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深圳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及南京爱德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的北京市思诚朝阳门社区基金会,于201573获北京市民政局审批通过,正式登记成立,这也是北京市成立的首家社区基金会。基金会以助力社区,优化服务,改善社区民生,促进社区建设为宗旨。成立近两年来,基金会立足朝阳门地区的社区发展,充分发挥多元筹资、整合资源、社会组织孵化器、优化社会公益服务和延伸社会保障触角等功能的优势作用,先后开展了公益人才培训、社区环境提升公众参与、志愿者团队能力建设、助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等项目,形成街道开展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一大特色。

第二个“1”是培育成立1个朝阳门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中心。该中心实际就是街道、社区两个层面社会组织发展的平台,通过培育发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使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实现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街道级平台为资源对接基地,重点是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政策引导、项目设计、团队管理等服务;建立社区社会组织人才培育机制。社区级平台为实践基地,为社会组织开展服务项目提供落地支持和服务监督;发现、挖掘社区公益人才,引导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等任务。目前,我街道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中心承接运营的主要团队是街道社会工作联合会和北京市思诚朝阳门社区基金会2个枢纽型社会组织,他们各自发挥组织协调和筹资支持项目的优势作用,形成双轮驱动的运行模式,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三个“9”是培育9个示范型社区社会组织。近两年,我街道与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合作,分别在9个社区培育示范型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在培育过程中,重点解决注册、备案和新兴三个层面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运行和日常监督管理标准的问题,为今后社区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最后一个“N”是要积极的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及各类社会组织。帮助这些新兴的组织力量不断成熟起来,使其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成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充分发挥其连接政府与社区居民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利于整合社区资源,发展社区公共事业,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为孵化培育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街道已举办两次社区公益微创投大赛,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并对居民领袖进行了项目挖掘、项目书撰写等多次追踪培训和集中授课,两次共评选出26个公益微项目,内容涉及社区环境、社区文化、志愿服务、为老服务等各个公益领域,涵盖助老助残、传统文化传承等各类社区服务。并分别给予100010000元不等的项目奖励资金,以项目实施带动社区自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开创新渠道。

三、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会组织积极申报项目,以项目带发展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提供服务,通过专业工作方法,开展项目管理,培育居民行动小组等方式,实施社区项目,推动可持续性的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发展,切实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目前街道一是与北京市先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顺利完成北京市民政局2015年三社联动服务项目,举办社区社会组织微创投公益大赛,并成功举办三期社区居委会主任沙龙,围绕社会组织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如何挖掘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如何有效互动三个主题进行分享讨论,在交流中学习成长。二是与东城区助人社会工作事务所合作,对街道154名社区工作者特别是20多名新入职社工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包括4场专题讲座和2天团队体验培训。三是与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合作,开展朝阳门街道购买服务项目——1+9+N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发展项目。通过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服务来培育9个社区的示范性社区社会组织。四是与北京市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合作,由恩派为街道社会工作联合会运营管理机制进行规划,并对联合会运营团队开展能力建设,开展管理公益服务项目、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动员等有关内容的咨询和培训,提升运营团队发挥平台功能的工作能力。

此外,街道还引导社会组织积极申报各类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比如东城区公益创投项目、东城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通过各类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社会组织获得了资金和专业支持,激发了自身活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四、建立项目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

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一是完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准入机制、激励机制、退出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形成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二是提高监管效力,建设社会组织监管和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对社会组织的信息报告和公告制度,研究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和加强社会组织监管的制度性规范。建立社会组织评估制度,制定评估标准和办法,提高社会监督程度。三是完善社会组织治理结构,加强自身建设和规范管理,建立完善以完善章程为核心的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建设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规范的社会组织。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