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全国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会(克拉玛依)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7年常委会议
“政府主导、专业运营、多元联动”探索构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重庆市渝中区
 
  渝中区是重庆主城的核心区,也是重庆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高地、总部高地。2016年底,渝中区有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5.3万,占户籍人口的29.1%,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2.59万、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6.92%,是重庆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属重度老龄化、老年人口高度集中化区域。渝中区地处中心城区,陆地面积仅20.08平方公里,机构养老发展受限,社区养老是应对区域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养老服务需求的主要途径。为破解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难题,近年来,渝中区立足老龄化率高、地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区情实际,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入专业机构运作、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建设以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为方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重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体系
 
  (一)科学制定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一是明确发展目标。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总体思路,制定《重庆市渝中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打造“10分钟养老服务圈”,细化明确社区养老发展的目标。二是合理规划布点。制定《渝中区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提出“区级(福利院+虚拟养老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明确提出在每个街道规划建成1个养老服务中心,以步行500米距离为标准规划建设54个社区级养老服务站,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三是细化功能定位。将社区养老服务站功能定位为“基本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市场服务”,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站运营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行政性运营到市场化运营转变,由事业化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转变,由非经济实体运营到经济实体运营转变,由财政维持逐步向盈亏平衡略有盈利转变。
 
  (二)建立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政策体系。一是制定《渝中区社区养老服务站运营补助办法》等系列文件,促进社区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按每个站点每年7-8万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助,年补助总金额约300万元。落实养老服务税收减免及用电、用水、用气优惠政策,保障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基本运行。规范社区养老公共服务项目,年受益人次在1万以上。二是制定《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更好保障困难老人养老。按照80岁以上高龄老人每人每年300-3600元、60岁以上低保老人每人每年200-1000元的标准,分别给予长寿补贴和助养补贴的政策普惠;对60岁以上经济困难老人给予每月100-260元标准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或养老服务补贴。每年有近3万名老人享受到上千万元长寿、助养补贴,近1000名困难老人享受到政府提供的200万元家政、就餐、保健等养老服务补贴。
 
  (三)加快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一是强化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布局规划,通过购置或置换场地改造装修、利用国有闲置用房改造等方式,建设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全区已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40个。二是强化服务功能提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按照“全天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功能进行设计,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功能为一体,并对社区养老服务站服务工作予以指导。社区养老服务站按照日间照料、休闲娱乐、养老供需衔接等功能进行建设,合理布局文化娱乐、日间托管、健康保健、老年食堂等功能区间,并衔接社会组织和企业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强化平台作用。
 
  (四)探索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建立完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第三方监管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机制。一是强化主管部门职责。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进入、退出机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备案准入机制。民政、安监、公安消防、食药监等部门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日常监管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的专项整治,确保其安全规范运行。二是开展第三方监管。委托中介机构对全区养老服务进行满意度测评、入户调查、电话回访相结合的第三方监管。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专家学者对社区养老服务定期评议、测评。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组建养老服务行业促进会,依托该会建立从业人员准入、培训等机制,增强行业自律意识。
 
  二、促进服务专业化,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
 
  (一)引入专业机构充实社区养老力量。坚持建管分离、“公办公营”和“公办民营”相结合,按照规模化、连锁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站运营单位均为登记注册社会组织。采取竞争性比选方式,重点引入具有养老服务、便民服务经验的社会机构作为社区养老服务站运营主体。根据运营效果,确定3家有实力、有经验的专业机构作为专业连锁化运营培育对象,按照地理位置邻近的原则,逐步对全区社区养老服务站进行分片运营管理,既发挥规模化运行成本优势,又促使机构在政策范围内开展市场竞争,增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活力。
 
  (二)拓展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针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坚持“普惠性+个性化”设置服务项目,探索方便快捷的项目实施方式,切实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确定普惠性基本养老公共服务项目,在政府低偿提供服务场地和服务设施、免费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落实政策扶持资金的基础上,由专业机构提供老年人信息动态管理、老年课堂、健康讲座、文体活动、空巢老人关爱、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康复指导等免费服务。鼓励引导专业机构通过自建队伍、整合加盟服务商,拓展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提供老年餐配送、老年护理、日间照料、理疗保健、陪医陪聊、代购代买等有偿市场化服务。
 
  (三)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标准化水平。立足建立具有渝中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品牌,探索标准体系,规范养老服务项目制定、实施、考核的全过程管理,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通过统一制作社区养老服务站标识,建立工作人员、服务项目、服务价格、管理制度公示制度,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站识别度,打造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形象。通过建立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定性定量考核标准、补助发放考核制度,确保专业机构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达到规定要求。建立市场化服务项目准入、备案制度,严格把关服务项目,预控专业机构的过度市场化倾向,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开展重庆市地方标准《社区养老服务规范》编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编制完成《渝中区社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表》。形成到站服务和上门服务两类,包括10个大项、30个小项的养老服务区域标准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并推广应用,具有区域特点的社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形成。
 
  三、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增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合力
 
  (一)统筹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一是区民政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制定政策、标准、规范,建立监管考核机制,将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对街道社区工作考核和星级社区评比内容。二是街道实施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运营、管理,对社区养老服务站进行工作指导和日常管理。三是社区居委会发挥靠前优势摸清本辖区老年人构成、养老需求等基本情况,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协助和监督,指导社区社工室与社区养老服务站加强协调配合。
 
  (二)加强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三社联动。一是推进社区自治共治。通过开展“社区减负”将社区居委会的精力更多转移到开展自治和为民服务上,定期协商涉及养老服务站建设、养老服务项目等重大事项,完善文化娱乐、社区康复、社区养老等综合服务功能。社区结合老年人兴趣特点,引导老年人成立社区老年人协会,组建、登记、备案社区老年艺术团、京剧兴趣小组、书画兴趣组、合唱团等社区老年协会、老年文体队伍533支,参加人员4.7万人次。二是推动社会组织补位。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养老服务领域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由社会组织根据社区基础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服务项目并实行分类服务。三是推动专业社工服务到位。在社区养老服务站着力建设“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聘用一批护理、家政、心理慰藉、餐饮等专业人才,运用社会工作法等专业方法,将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作为工作首要对象,对有服务需求的老人做到对象全覆盖,对无需求的定期开展巡访,并组织开展各类适宜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同时,采取“社工+义工”模式,充分发挥专业社工的引导作用,广泛动员社区社会单位建立为老志愿服务队伍,大力开展邻里互助、慰问帮扶等为老志愿服务,推动形成社会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尚。如大溪沟街道建成22个“邻里守望”点,成立45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7000余人。
 
  (三)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联动。一是探索推行医养结合。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实现医养服务门类全覆盖。针对老年人医疗需求,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9.5万人次老人获得慢病随访、健康指导和健康体检等社区卫生服务,为16.8万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二是提升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将智慧养老纳入全区“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与中国电信重庆公司合作,建成渝中区虚拟养老院(为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全区老年人信息库,开通服务专线,整合医疗卫生、家政等200余家机构,实现老年人拨打电话即可享受门诊预约、政策咨询、健康保健、家政缴费等各类服务。三是推动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站融合发展。鼓励引导公办福利院、民办养老机构调整功能布局、打开围墙增加面向社区老人的活动场所和服务项目,为社区老人提供就餐送餐、家政护理等服务,促进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与此同时,推行养老服务机构险及养老服务场地公众责任险,利用市场手段提高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站抗风险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渝中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渝中区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运营、多元联动”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于2016年通过民政部“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专家组验收。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