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全国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会(克拉玛依)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7年常委会议
创新社区戒毒康复模式 确保辖区和谐稳定局面
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街道
 
  近年来,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在市、区禁毒办的业务指导下,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禁毒法》、《戒毒条例》和《上海市禁毒条例》,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充分发挥专业社团组织中致社及其3名驻花木禁毒社工的力量,着力加强禁毒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夯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基础,提高对戒毒对象的管控能力和帮教水平,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模式——花木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戒毒(康复)模式。该模式由花木街道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室成员周礼清医生首创并深入发展,从2010年开始在花木街道开展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目前花木街道社区戒毒执行率98%,社区康复执行率100%,连续6年获得上海市禁毒工作示范社区荣誉称号。2016年以来,先后有广西省柳州市禁毒委考察团、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亚太区办公室社区戒毒康复业务培训班考察团、中老缅泰柬越六国“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考察团、国家禁毒委副主任刘跃进等到花木街道考察指导禁毒工作,考察团成员均对花木街道的禁毒工作给予了肯定。
 
  一、实践背景:助力特殊人群回归社会
 
  花木街道位于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辖区面积20.93平方公里,实有人口23.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7万人,外籍居民约1.2万人。花木街道下辖六个分社区,44个居委会,辖区内既有高档社区,也有动迁房小区。花木街道目前在册吸毒对象357人,吸毒对象数量多,综合治理难度大。花木街道禁毒办在禁毒工作实践中发现,在科学评估对象个体主要问题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各个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社区戒毒康复对象回归、融入社会,才能更好地巩固强制戒毒的效果。
 
  二、路径选择:夯实花木禁毒工作基础
 
  (一)规范阵地强基础。一是健全组织体系。花木街道成立了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由街道社区平安办、花木派出所、花木司法所、社区服务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劳动保障所等成员单位组成。禁毒办下辖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室,这是花木街道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平台。花木街道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室成立于2009年4月,由禁毒工作专职干部、司法戒毒民警、社区医生、禁毒社工组成。二是领导高度重视。花木街道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禁毒工作,在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对禁毒工作给予充分保障,为禁毒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花木街道禁毒办建立了例会制度、集中教育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制度,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室每月召开一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例会,汇报工作开展情况,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花木街道禁毒办定期针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对象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内容包括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规章制度、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解读,心理辅导,重要时间节点维稳教育等。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由禁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研究解决禁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禁毒宣传重实效。花木街道禁毒办、司法所重视禁毒宣传的实际效果,充分利用多平台、多途径扩大禁毒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利用多种宣传途径,扩大宣传范围。花木街道禁毒办、司法所充分利用“综治宣传月”、“禁毒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活动,以条幅、展板、现场咨询、分发宣传单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防毒拒毒的意识。二是提供宣传素材,延伸宣传广度。禁毒办、司法所定期向各社区及居委会发放禁毒宣传海报,张贴到小区宣传栏中,向居民宣传禁毒知识和理念。同时,每年举办禁毒海报评比等活动,强化禁毒宣传效果。三是充分利用社区报,拓展宣传深度。街道禁毒办充分利用《平安花木》社区报,开辟禁毒专栏,刊载禁毒宣传内容,发放到辖区每个家庭、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四是开展校园禁毒宣传,加强重点人群教育。为了遏制新型毒品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蔓延态势,花木街道把面向青少年开展禁毒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街道禁毒办和辖区内的华林中学、东辉职校等学校合作定期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
 
  (三)落实帮教保稳定。花木街道禁毒办以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室为帮扶平台,积极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心理辅导、法律咨询、健康咨询、就业辅导、家庭治疗等一系列服务,戒毒康复指导室的工作团队尽心尽力的帮助社区戒毒康复对象,用真心的付出换来了对象们的理解和尊重。这个高效运转、真诚沟通和帮助对象的平台也有力保障了禁毒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截至2016年底,本年度花木街道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室共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两次,共走访65名困难服务对象;心理辅导456人次,尿检347人次,协助服务对象申请临时补助63人次;推荐就业27人次,其中成功推荐就业6人;协助申请廉租房4人次;其他资源整合案例19人次。
 
  (四)志愿队伍补短板。禁毒志愿者就是不计个人利益的社会成员,为了提高人民群众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帮助吸毒人员戒断毒瘾、远离毒品,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花木街道禁毒办发展了一支禁毒志愿者队伍,包括楼组长、退休人员等,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工作职责包括关注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动态,关心服务对象的生活、工作情况,定期向街道禁毒办汇报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在禁毒志愿者的帮助下,花木街道对于吸毒未成瘾人员和戒断人员的管控能力大大增强,实现了工作对象、工作流程全覆盖,确保了禁毒工作的每个环节均有章可循,防止对象脱失的情况发生。
 
  三、创新成果:开创多部门系统干预戒毒康复模式
 
  花木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戒毒(康复)模式的具体做法是以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室为平台,把影响吸毒人员戒毒康复的各种因素如生理、心理、家庭、经济、情感、社会、药物滥用等作为一个系统,并且对系统的每一个部分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找出影响该个体戒毒康复的主要问题,并对主要问题进行专项量表量化或定性评估,根据个性化的评估结果找出严重影响戒毒康复、需要优先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多部门联动进行系统干预,通过干预前后的对照以明确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对社区戒毒康复的作用。
 
  (一)评估工作
 
  我们建立了一套适合于社区戒毒康复对象的评估体系,包括九份评估表:表(1)花木社区戒毒(康复)简易综合评估量表,表(2)稽延戒断症状性评定量表,表(3)焦虑自评量表(SAS),表(4)自评抑郁量表(SDS),表(5)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II-CV),表(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表(7)经济、工作、身体状况调查表,表(8)阿片成瘾严重程度量表,表(9)社会面B类吸毒人员评估表。对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依靠评估就可以准确把握影响对象复吸和回归社会的主要因素,使干预更有针对性。针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评估工作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或社工师进行,评估包括干预前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干预前评估是在项目开始初期,对出强戒所后2周内已经签订社区戒毒康复协议的对象进行基础调查和初期评估,掌握个人基本信息及影响其康复的主要问题。中期评估是在干预开展6个月后进行,旨在调整干预方向。末期评估则在干预工作开展12个月后进行。
 
  (二)干预工作
 
  花木街道以文件的形式确立了社区多部门戒毒康复协作机制—社区戒毒(康复)多部门工作小组,组成人员涵盖了派出所、司法所、民政部门、中致社、社区服务中心、妇联、居委会等部门的负责人和联络员,制定了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戒毒康复对象集中教育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综合评估在初步确定干预方案后,制定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个案干预计划和措施,确保跟踪干预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绩效评价
 
  我们把花木街道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从强制隔离戒毒所出所回到社区签订戒毒康复协议的128名对象(人户分离人员除外)作为样本统计发现,干预工作开展一年后工作意愿1—10分评估,得8分以上的人员比例从21.21%提高至75%;就业人数从39.395提高到82.9%;有稳定经济来源者从30.3%提高到82.9%;因复吸被强制戒毒人数从该模式实施前的2009年的80%下降至10%—15%,3年戒断率从29.7%提高到47.4%。因此,通过5年多的实践,花木街道的“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戒毒(康复)模式”对于戒毒康复人员降低复吸率,改善不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回归、融入社会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目标。且该模式系统、高效、科学、人力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具有研究和推广价值。
 
  (四)实务操作手册。
 
  为了使花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能一如既往的高效运行,花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对该研究模式进行了提炼、归纳、总结,形成本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操作指南,即《花木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戒毒(康复)模式实务操作手册》。该实务操作手册对各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流程的无缝衔接、社区多部门戒毒康复协作机制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目前已印发给辖区社区戒毒(康复)志愿者及居委干部,以提供更好的工作指导和帮助。
 
 
  四、展望未来:禁毒工作继续砥砺前行
 
  禁毒工作任重道远。花木街道将一如既往的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培养广大居民的防毒拒毒意识;深入推进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坚决遏制合成毒品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蔓延态势;深入推进“8·31”工程,继续完善“花木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戒毒(康复)模式”,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向纵深发展。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