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全国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会(克拉玛依)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7年常委会议
构建自治共治新格局 助推社区治理新常态
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
 
  社区治理是当前城市治理中的一个难题,菊园作为嘉定建设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核心区域,聚焦社会治理,聚焦科创中心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的文件精神,从实际出发,以党建“穿针引线”,统筹区域资源,将自治与共治有机融合打造治理新格局,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目前,菊园新区下辖3个村民委员会,15个居民委员会,2个筹建组,辖区面广量大,居民结构复杂,群众诉求多元多样。自2015年提出以“楼组微自治”为理念的创新治理工作起,菊园正势如破竹,万众一心,打造“熟人化”自治新模式。今年,除深化“楼组微自治”发挥群众效能外,菊园发挥党建联建进社区、进楼组作用,汇聚内外合力,将区域内外、体制内外融为一体,将共治力量发挥到极致,合力打造自治共治新格局。
 
  一、主要做法
 
  (一)汇聚“自治”要素,保障自治运行力
 
  在社区党组织引导下,建立六项机制,汇聚人力、公约、阵地、制度、记录、舆论宣传等元素,确保“微自治”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1、推选机制,骨干队伍带头自治。“楼道管家”由楼组会议推选、个人竞选产生,他们组织召开楼组会议,收集社情民意,排解邻里矛盾,实现居民个人诉求与组织管理信息的双向传递。
 
  2、监督机制,楼组公约规范行为。经楼组会议进行邻里协商,细化完善符合本楼组实际、居民共同认可的自治公约,成为约束楼道居民的行为准则。
 
  3、报到机制,自治服务点凝聚人心。党员、志愿者响应社区报到要求,利用自身特长,设立楼组自治服务点,提供健康咨询、育儿指导、矛盾调解等贴心便捷服务。
 
  4、协商机制,自治议事会解决难题。建立楼组居民自治议事平台,健全自下而上的居民自治议事机制,有序引导居民全程参与自治事务,通过楼组会议的集思广益解决自己“家门口”问题。
 
  5、公示机制,宣传版面营造氛围。在楼道醒目位置安装宣传版面,包括楼组全家福、党员亮身份、微心愿认领、楼组议事会等内容,宣传政策方针、弘扬先进文化,使微治理念深入人心。
 
  6、跟踪机制,楼组手册记录民情。民情服务册涵盖人员信息、公共设施、楼组动态、楼组会议等情况,收集居民诉求、记录议事过程,得出合理化建议。
 
  (二)支撑“共治”平台,增添自治凝聚力。
 
  通过整合区域资源,搭建共治平台,实现资源向楼组更有效输出,实现楼组“微共治”。
 
  1、党员活动平台建在楼组。楼组党员主动在楼组亮明身份,在职党员积极走进楼组,让楼组成为党组织活动的主阵地。由“楼组微治”引申出“党小组微治”,将党总支细分为党小组,党员就近参加组织生活,自发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主动开展楼组阵地布置、楼道专项整治等各类活动,切实提高活动的参与率和积极性。
 
  2、区域资源平台进到楼组。一是区域单位积极认领群众微心愿,今年基层群众提出的990个微心愿中,60%以上得到了区域单位的认领和实现。如“两新”党组织江南建筑设计院党总支认领了嘉馨社区的“房医生”项目,化解邻里矛盾等。二是辖区社会组织凭借专业优势,为楼组提供特色化服务。复源社工师事务所开展了“与爱同行”失独家庭关爱、“绿主妇”环保公益行等项目,上海嘉华医院定期选派医护人员组团进楼组提供测量血压、代配药等服务,并为嘉宏社区捐赠了10万元的老年健康体检基金。
 
  3、公益服务平台设在楼组。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菊园新区推出“菊园情一家亲”公共服务菜单,将涵盖4大类30个服务项目的服务菜单印制成笔记本,发放到每家每户,居民根据实际需求点单。每月一期的“菊园有戏”文化菜单,通过布谷鸟文化义工播散到社区的每个楼道,方便居民及时了解文化信息、自主参与文化活动。
 
  (三)立足群众多元需求,激发自治创新活力
 
  通过特色创建带动楼组微治建设发展,打造“微亮点”,有效发挥楼组在社区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延伸和扩展社区功能。
 
  1、动迁小区,立足创建“环境自治型”楼组,民主建设添活力。针对楼道乱堆物、车辆乱停放等管理顽疾普遍存在的动迁小区,根据动迁居民喜欢聚在一起“噶三胡”的特点,由共建单位出资、党员精心制作的板凳放置在楼道电梯间供居民休息聊天,逐渐衍生出“小板凳议事会”、“小板凳文化角”和“小板凳公益岗”。从废旧物品、电瓶车“抢地盘大战”,到居民包干清扫、义务监督员定期检查,楼道环境长效管理,楼道面目焕然一新。“楼组小板凳”成为了共商社区治理、提升文化素养、提供便捷服务的有效载体。
 
  2、老旧小区,立足创建“矛盾自解型”楼组,邻里融洽促和谐。针对老旧小区房龄长、出租多、邻里矛盾多的特点,组建“老娘舅”队伍,积极开展调解培训,用群众力量做好矛盾防控,做到及时发现、及早介入、优化调处,将家庭矛盾、邻里矛盾化解在楼组。“楼上楼下漏水”、“楼道养猫”、“装修扰民”等矛盾纠纷在民间调解下得到有效解决。新区楼组微治工作开展以来,各楼组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107起,成功率79%,有效减轻了居委调解工作压力。
 
  3、新建小区,立足创建“服务自助型”楼组,配置资源聚人心。针对高档商品房小区外来、外籍人口多、生活习惯差异大等特点,通过居民间的资源交换和整合利用,有效弥补社区服务的空白点。如嘉悠社区将“三房两厅”馨家园工作法推广到楼组自治中,把家庭厨房、经典书房、科学育儿房、文体综合厅、三全议事厅引申到楼组,中西厨艺的切磋交流、志愿者开办的“沪语班”、共建单位的早教课程、文化体育的相互学习、中西文化的思维碰撞,这些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和活动交流让五湖四海、不同民族的居民获得了归属感,感受到了浓浓的“一家亲”情谊。
 
  二、作用与成效
 
  (一)强点连线扩面,“上下”互动,缔结多维度自治共治格局。
 
  构建枢纽型与网格化结合的“一家亲”区域化党建共建联合会,将社区与党建区域单位紧密结合,资源整合,互融互通。例如,社区便民服务邀请共建单位参与,发挥单位资源优势,便民惠民等。目前,各区域党组织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服务活动500余次,服务群众9万余人次,专项工作组实施项目105个、共建社实施项目116个,每年推出“一家亲”服务菜单1万多份进入家庭。区域内党组织认领的“百姓书屋”、“老年生日会”、“小脚丫亲子课堂”、“周四医疗点”、“小板凳议事会”等一批项目深受群众欢迎。
 
  (二)联建联勤联动,“内外”协调,构建多元化参与机制。
 
  调动全社会参与,促进区域联勤、组织联动、党员联防。结合当前社会治理难点,探索建立区域四大联合机制,包括区域拆违控违联合督查机制、人口计生联合管理机制、突发事件联合处置机制、文明创建联合行动机制,促进区域单位党组织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营造良好共治氛围。
 
  (三)体制内外共治共赢,社会治理合力逐步形成。
 
  区域党建共建联合把区域内的各单位、各社区拧在一起,通过统筹各方合力、集体协商解决,加强了党组织间的抱团合作、合力破题,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
 
  三、深化与提高
 
  菊园新区依托“楼组微自治”工作充分发挥了人民主体作用,将党建融入楼组,整合资源,更好地发挥区域共建单位与社区共治力量,充分调动社区多元主体的积极性,真正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了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切实增强了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了多元化的社区自治共治格局。
 
  下阶段,菊园新区在进一步挖掘培育社区自治骨干力量基础上,深化楼组自治内涵,通过以点带面,将楼组力量扩延至整个社区,通过社区营造打造社区大能量,同时,将社区力量结合共建资源,依托党建平台,资源共享,双剑合璧,打造双赢格局。目前,菊园新区正积极探索社区发展基金,进一步放大慈善资金的社会效益,达到慈善事业和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菊园将首推以老旧小区自治营造为引线,整合资源,提升服务与管理,相信随着基金会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加入,共同协商参与社区管理,形成再造与共治效能最大化。此外,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建成为社区治理搭建多元化平台,推动“三方联动”机制,助推社区治理工作,形成共识激发活力开创社区自治共治“百花齐放”新格局。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