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9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长沙)暨全国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建设推进会
补齐短板增活力 强化服务促和谐 全面提升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社区治理新水平
吉林省延吉市民政局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全市辖6个街道、4个乡镇,78个社区、56个村。常住人口65万人,户籍人口53.6万人,其中朝鲜族约占58%,我市综合实力多年来始终位居全省第一,是吉林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市),更是一座具有鲜明朝鲜族民族特色的边疆宜居旅游开放中心城市。
近年来,延吉市对标新时代基层治理新要求,牢牢把握边疆民族地区实际,转职能、建体系、搭平台、增活力,对接民生需求,夯实服务基础,促进多元共治,高标准打造城乡基层管理服务体系,助力“和谐延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坚持高起点布局,突出城乡基层管理体系改革
以建设幸福社区为抓手,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
(一)多次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社区工作,不断改善社区工作环境,提高社区人员待遇,制定出台《关于对任职20年以上的居委会村委会书记主任享受定量生活补助办法》、《关于对优秀社区书记(主任)发放特殊津贴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社区工作者提供制度保障。2014年至今,先后8次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目前,社区书记(主任)工资待遇为3300元/月,社区副书记、副主任及大学生主任助理工资待遇为3100元/月,优秀社区书记(主任)特殊补贴待遇为3500元/月。有效激发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做到“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社区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事业心和责任感显著增强。
(二)着力提升社区标准化水平。坚持把社区建设纳入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吉林省“五有一创”工程,即:有好书记、有专职队伍、有标准场所、有固定经费、有运行机制;创建服务型社区党组织,积极打造精品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集中对57个社区活动场所进行建设和改造,新增总面积1.75万平方米,提前3年实现全省要求的社区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的目标,其中最大的社区面积达1838平方米,平均达605平方米。投入515.5万元,建设7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日间照料中心;投入578万元,建设43个“农村幸福院”;每年列支1200余万元用于社区建设,实现标识、设施、服装、管理、服务“五项统一”标准。
(三)着力提升基层人员队伍素质。坚持把配齐配全社区人才队伍,作为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的中心环节,坚持党的领导、民主公开的选人用人原则。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纪检委副书记、市民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包括宣传部、政法委、公安局、信访局等14个委办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制定下发《延吉市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方案》和《延吉市关于做好全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方案》,严格按规定、按程序顺利完成村委会、居委会第“十次”换届选举工作。目前,全市56个村村委会成员483人,平均年龄47岁,大专以上学历42人;全市78个社区“两委”直选比例达37%,社区成员634人,平均年龄43岁,大专以上学历370人。创新社区人员配备新渠道,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先后选拔155名优秀大学生充实到社区工作。
二、坚持高水平管理,突出城乡社区服务主责主业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对接民生服务需求,将基层工作重心聚集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上来。
(一)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以省厅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延吉市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今年,新增15个农村社区试点,总量达43个,占总数的77%,试点社区面积均已达到或超过建设标准,其中:室内平均面积达401.3平方米;室外平均面积达1980平方米。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活动3000余次,参与人数达2.1万人次。目前,我市小营镇仁坪村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延吉市被民政部列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
(二)大力推进管理标准化建设。在对街道、社区承接的工作任务、各类台帐、开具证明、考核评比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意见》,明确了准入原则、准入要求、准入事项、准入程序和管理监督及保障措施。同时,成立了延吉市社区工作准入审批领导小组,制定了《延吉市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审批表》,起草了《关于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实施方案》,有力地推动了社区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进程。
(三)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将社区功能定位为便民利民、社会保障、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引领、普法维权、评议监督等“十大”功能。依托街道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两级平台,积极打造学习型、文化型、服务型、安居型、就业型等品牌社区。发挥网站、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功能,将“数字社区”“365民生服务平台”等有效整合,各街道相继建立“云北山·慧生活”“智慧新兴”等多个服务平台,累计开通政务信息、办事指南、流程提示、公示公告、缴费查询等20余项便民服务功能,线上对接、线下服务,实现了便民利民无缝对接最优化。
三、坚持高精度对焦,突出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建设
近年来,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实现社区多元共治共建逐渐成为我市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向。
(一)坚持机制创新,实现顶层设计。我市把实施居民议事会制度的成功经验与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新要求相结合,出台了《延吉市基层民主协商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基层民主协商制度、组织架构、协商主体、协商程序、保障措施等五个主要环节的顶层设计。制定了“一个目录”和“六项制度”,即制定基层民主协商目录,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民主恳谈制度、民主听证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民主咨询制度,实现了全市78个社区民主协商全覆盖。近年来,全市社区累计召开议事会议1万余次,协商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8000余件,真正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实现了基层共治,成效共建、成果共享。
(二)搭建工作平台,健全组织体系。各社区建立议事协商委员会,由社区“三委”班子、驻社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社区单位代表、社会组织代表、居民代表等15至20人组成。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层”、以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为“议事层”、以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为“决策层”、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执行层”、以社区监督委员会为“监督层”的“五位一体”民主协商工作新框架,在各个层级、各个方面与群众建立沟通协商的桥梁和纽带,使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三)完善协商程序,推进规范管理。全面施行“五议工作法”,即社区或居民代表提议、社区“两委”班子合议、议事协商委员会商议、相关部门和当事人签订协议、社区监督委员会评议,做到一事一档。同时把开展城乡社区协商与推进居务公开、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相结合,充分利用“民生服务热线”、社区网络平台等,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服务,建立起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网络。
四、坚持高站位统筹,突出基层社会服务能动参与
抓牢“人才、平台、设施”三项建设;聚集“民族、民主、民生”三个特色,推动“三社联动”“两工互动”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实现社区服务精准化,群众满意最大化。
(一)推进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市现已建立各类社区志愿服务队伍392个,登记社区志愿者1.98万名,年参与服务活动达12.2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间达30余万个小时。通过“社工+义工”的“两工互动”模式,打造出全国优秀志愿者队伍“延吉四叶草义工协会”;以“雷锋班”“七彩虹”“阳光义工”等为主的志愿服务品牌队伍,广泛活跃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积极推进社区工作队伍社工化,目前全市社区累计专业持证社工169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并举原则,先后组织900余人次参加社会工作理论和能力提升培训,全面提升社工人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加快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开展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孵化工作。目前,全市共注册登记各类社会组织609家,其中注册社区社会组织65家、备案35家。近年来,我市培育注册了延吉市新里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延吉市老来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12家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配备专业社工27人、本土社工45人,较好地满足了居民个性化服务需求。
(三)扎实开展社工实务服务项目。连续三年承接国家“三区”社工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在12个试点机构和社区富有特色地开展了安置帮教、居家养老、青少年帮扶和民族融合等社会工作服务,累计开展个案探访1176人次,个案社会工作服务235个,小组社会工作活动92个,社区社会工作活动149个,形成立足需求、专业引领、适用广泛、特色鲜明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3年来,共争取到国家社会工作项目资金86.5万元,以“三社联动”模式,策划开展了“你我共融温暖漂泊的心”关爱流动人口项目、“情系夕阳,爱暖空巢”空巢老人服务项目、“我学我成长”残障儿童家庭成长计划等社工服务项目,直接受益人群达1.3万人次,间接受益人群达3.2万人次。
几年来,延吉市城乡社区治理成果不断凸显,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全国志愿服务贡献奖”“中国爱心城市”“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示范城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等多项国家级殊荣,为和谐城市创建贡献了民政力量。
来源:
吉林省延吉市-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