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9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长沙)暨全国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建设推进会
“三理三创三体系” 社区体制改革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街道
 
  摘要:安贞街道按照“减负担、强自治、重服务、提效能”的工作思路,以“居站”分设的形式推进社区服务站改革为牵引,通过“三理三创三体系”社区治理体系改革,以理顺居站关系、街社关系、政社关系为基础,以优化居站设置、培养“百事通”社工、推进社区空间集约利用为支撑,以服务标准化、人才培养、阶梯式动员为重点,从深层次化解社区居委会行政色彩过浓、工作负担过重、自治功能不强的矛盾,有力地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强化了自治功能、激发了社区治理新活力。
 
  关键词:三理三创三体系 服务站改革  社区百事通  社区治理
 
  一、基本情况
 
  安贞街道地处朝阳区西北部,横跨北三环中路,与东城、西城、海淀三区临街相望,“交界区、营院区、建成区、居住区”是区域的明显特征。
 
  社区服务治理曾面临“三个矛盾”。一是超大型社区,居民办事更快、更便捷的需求与社区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亟待解决;二是社区工作行政化、机关化倾向与服务精准化内在要求的矛盾亟待扭转;三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与传统社区服务管理模式下互动水平不高的矛盾亟待改变,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转变社区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效率迫在眉睫。
 
  为此,街道工委、办事处按照“减负担、强自治、重服务、提效能”的工作思路,以减负增能为重点,以社区服务站改革为牵引推动社区治理改革,形成了“三理三创三体系”的工作路径,即:理顺“社区内部、社区与街道、街道与社会”三种关系,创新“优化居站设置、培养‘百事通’社工、推进社区空间集约利用”三种模式,建立“工作标准化、社区人才队伍培养和阶梯式社会动员”三个体系,不断强化社区在治理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居委会回归本位,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强化自治功能,激发了社区治理活力。
 
  二、主要做法
 
  按照“三理三创三体系”的路径,推动空间、人力和服务的综合集成,以服务站改革带动社区体制改革,以社区体制改革撬动社区治理创新,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理顺“三种关系”,增强社区治理合力
 
  一是梳理社区内部关系。坚持社区党委领导,发挥社区居委会及七大委员会主体作用,社区服务站提供政务类服务,接受社区党委领导和居委会的管理及社区居民的监督。优化社区工作者分工,划分为“政务百事通”、“民情百事通”(居委会社区工作者、社区党务工作者)、“项目百事通”。其中,“政务百事通”为居民提供限时通办的政务服务;“民情百事通”分片包楼,入户走访,解决居民需求,化解社会矛盾;“项目百事通”,协同专业社会组织,动员社区骨干力量,开展项目化服务。各类社区工作者分工协作,共同提供专业化社区服务。
 
  二是厘清街社权责关系。建立严格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明确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职事务23项,配合街道履职13项,社区居委会日常开具证明15项,取消社区评比达标25项,取消社区工作机构27个,清理规范社区牌匾,倒逼机关转变工作理念和服务作风。街道建立“分级分类”会议制度,明确《社区正职周安排》,减轻社区正职工作负担,每月末召开社区主任例会,共商共议重点工作,解决社区重点难点问题,助推社区和科室形成良好互动。
 
  三是密切政社互动关系。完善“一轴三平台六联盟”区域化党建体系,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及社区分会作用,强化党委统筹“联盟”资源。探索安贞特色“社区吹哨,科室、社会单位、党员报到”工作七步法,以党组织、党员引领带动多元协商治理。依托街道、社区、楼院三级党政群共商共治议事平台,建立“花园、楼门、活动室”等多种形态的“居民议事厅”,培育热心参与社区治理的“带头人”。发挥文化、公益、物业、平安、法治、健康等六大联盟统筹功能,强化政府购买服务和社区创享计划两轮驱动,深化“党政发动、政社互动、枢纽带动、‘三社’联动、公益推动”的社会动员机制,整合多方资源,推动社区内各类组织、各个群体、各种社会力量之间形成常态化有效联动,合力解决社区治理难题,推动社区发展。
 
  (二)创新“三种模式”,提高社区治理效能
 
  一是创新居站服务设置模式。形成“厅站合一”、“一站多居”、“一站一居”三种模式。利用安华里、安外社区紧邻街道政务服务大厅的优势,实行“厅站合一”,在政务大厅设置政务社工岗2名,提供“业务通办、区域通办”服务;黄寺、裕民路社区受条件所限,实行“一站一居”;其他社区根据施行“一站多居”。社区服务站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监督由设站的社区负责,不设站的社区设置“首问窗口”,为居民提供业务咨询。积极探索特色服务,安华里社区为高龄老人及其他行动不便的办事群众提供“暖心代办、上门服务”。
 
  二是创新“百事通”社工岗设置模式。社区服务站 “定人定岗定责”,承接政务服务中心、职能科室下沉到社区的行政事务,设置1名副站长和2名社区工作人员,实行AB岗管理,取消社区服务站人员分片包楼、入户走访职能。启动“社区百事通”培育计划,培养社区服务站“政务百事通”成为业务骨干,确保“一口受理、业务通办”,让居民“只跑一趟路”实现率达到86.9%、满意率达到94.7%,大幅度提高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是创新社区空间集约利用模式。以“办公区域最小化、活动空间最大化、使用效益最优化”为理念,坚持把更多力量和更优质的资源投向社区,创新空间布局,下功夫花心思改善办公环境,突破“一人一座一电脑”的老套路,撤掉办公桌。设置藤椅、沙发、茶几茶具等,构建亲和温馨的社区公共空间,打造“家园式”社区。拓展街道文化中心、社区会议室、社区服务站大厅等场所用途,开放成为居民活动室、居民议事厅和文体活动中心,提升公共空间利用效率,实现空间集成。
 
  (三)建立“三个体系”,夯实社区治理基础
 
  一是制定服务站工作标准化体系。以精简、统一、高效为原则,从原有100余项社区服务事项中梳理简化为28项,由服务站统一办理,实现“一口办理,一次办结”。着眼社区服务站服务事项信息化,建立服务流程标准化体系,制定服务群众“通用清单”,制作《社区服务站“百事通”工作手册》,通过触碰一体机和“服务事项指南”向居民展示,一目了然,满足不同年龄段办事居民的需求;制作《社区“百事通”问答题库》,回应居民遇到的问题和服务需求,提供专业、集成的社区服务。
 
  二是完善社区人才队伍培养体系。针对窗口服务、自治民情和项目运作分工,建立“同异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听、讲、谈、看、赛、展、做”等七个板块,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工队伍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让每位社工都成为“全能社工”,都能熟练掌握各项社区服务,并各有所长。深化探索“1+1”社区项目经理人培养模式,即由1名专业社会工作者和1支社区工作者队伍联合开展最“接地气儿”的社区自治项目,打造专业素质过硬、项目策划执行能力强的专业社区工作者队伍。
 
  三是探索阶梯式社会动员体系。按照聚(凝聚人心)、育(培育扶持)、促(促专业化)、联(联通上下)、统(统领全局)“五级联动、阶梯动员”的原则,以文化活动、兴趣小组等形式吸引社区居民走进社区,从中挖掘社会组织带头人;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特别是草根组织的培育、孵化,成长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提高居民组织化程度和社区归属感;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促进社区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社区党委联建联治,统筹协调社区资源共建共享;街道工委统领全局,整合辖区内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阶梯式社会动员体系,分层级、分人群动员,提升社区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三、取得成效
 
  一年来,通过社区服务站改革,切实剥离了社区行政事务,推进了社区自治功能回归,初步解决社区存在的公共资源利用不充分、人员配置不合理、社区行政事务较多等问题,有力提升了街道、社区工作效能,推动社区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一是回归本位,自治功能得到强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进一步理顺了社区各类组织关系,强化了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居委会的主体作用、社区服务站基础服务作用和社会各方的协同作用,明确其各自功能定位。社区职责权力更加清晰,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社工把更多精力投入社区自治,使社区居委会回归自治本位。社区深入楼院、家庭做居民工作,开展“绿地侵占整治”专项行动,500余块社区被侵占绿地得以恢复,并新建绿地、景观143块,实现了“留白增绿”、还绿建景,提升社区宜居水平。社区深入动员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参与,完成579个楼门文化建设,开展社区创享计划项目共32个,参与人数达到7千多人。
 
  二是完善制度,切实实现减负增效。按照“减负担、强自治、重服务、提效能”的工作思路,重新梳理社区服务事项清单,推行社区工作准入机制,清理社区工作机构和牌子,规范精简社区会议,通过制定《安贞街道社区工作准入制度》、《领导干部包社区制度》、机关干部包楼院制度等10余项制度,建立“街巷长”、协管员队伍统管等机制,尽可能把资源、服务、权力放到社区,保障减负增效工作落实。通过梳理社区服务事项清单,明确管理制度规范,加快了社区的去行政化进程,社区服务站和首问接待窗口从原来的每个社区5-7个减少到现在1-3个,社工从以前的一人包300户左右减少到200户上下,减轻了社区负担,工作效能大幅度提升。通过统筹调配街道各系统协管员队伍资源,综合运用常驻下沉、联片包干、节点下沉的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增强工作合力。
 
  三是优化流程,服务更加精准高效。科学合理调整社区服务站人员分工,设置1-3个接待窗口,实行AB岗管理,通办全部28项业务。服务前台配备高拍仪、一体机等科技工具,按照“一口受理、一门办理”的要求,利用《社区服务站“百事通”工作手册》标准现场办结各项服务,社区服务站改革后,服务站工作人员由30余人缩减为不足20人,居民满意率显著提升,社区服务的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基本实现社区管理精细化和便民服务精准化。
 
  四是共治共享,社会活力有效激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使更多的人力资源从行政事务性工作解放出来,更好地在社区层面发挥街道党建中心、社会动员中心、社会组织联合会、安和社区公益基金会、六大联盟、社区七大委员会等六个平台引导社会参与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多领域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激发了社会动员活力。2017年,实施了六大联盟共建项目35个,党政群共商共治项目17个,政购项目24个;培育发展了社区社会组织100余个,培养带头人近60人,参与人次10000余人。在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高标准完成610户“开墙打洞”整治工作。在安华里社区的“红娘小组”、网络助老班、僵尸车改造等项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
 
  四、下一步打算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下一步,将紧紧抓住“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契机,给社区“赋权、减负、增能”,探索完善“社区吹哨、科室、社会单位、党员报到”机制,充分发挥安贞“七步法”吹哨机制效能,切实为社区减负增效,进一步强化社区两委开展社区服务、群众自治、社区治理、社会动员能力水平,高标准完成“10+10靓丽楼院”、“安贞西里全景画”、安贞里居民楼“老来俏”等一批精治共治工程,持续培育安华西里“虹彩映荷”议事厅居民任“厅长”等“一社区一特色”社区治理品牌,助力“文明、和谐、幸福、美丽”安贞建设,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地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来源: 北京安贞街道-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