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30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昆明推进会)
培植睦邻文化 和谐溢满新华
——新华社区社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江苏省宜兴市宜城街道新华社区
 
  居民的心愿是社区行动的指南针,居民的心声是社区工作的风向标。社区工作的开展有赖于居民群众的最真切的需求和愿景。宜兴市宜城街道新华社区量体裁衣,根据自身实际,为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制定了一张张“良方”,工作落到实处,居民赞不绝口。
 
  新华社区是城中老社区,老年人多、弱势人群多、特殊对象多,如果按照普通的社区治理开展工作,无法与居民的真实需求适配。而社区治理只有尊重群众意愿,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找准与百姓的共鸣点,答好“惠民答卷”,才能吸引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才更精准更有活力更有价值。“暖心微+”连民心服务、“睦邻YI家”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的开展,以睦邻文化为载体,以群众诉求为主体,以各方力量为补充,打开了社区治理新格局,奏响社区和睦、邻里融洽、共治共享的主旋律。
 
  如何能增进邻里间的情感?如何能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何能促进社区稳定,焕发生机活力?新华社区探索出的睦邻文化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一个个睦邻点应运而生。由社区居委倡导、居民自主创立,设立在不同的小区、相关楼道,与社区居民间的距离几乎为“零”,架起了一座社区与居民之间便捷沟通的桥梁,为居民之间拉起交流感情的纽带,有效地推进了居民自治,促进了社区稳定和谐。
 
  社区治理需要每个居民的亲身参与,新华社区将服务触角从每个小区延伸至每个楼幢、每户家庭、每个居民。由社区内很多小区是开放式老小区,多数小区没有专业的物业公司管理,如何能改变这个局面,有效开展管理?社区开始摸索新方法,在社区内开展“微自治”。辖区内划分了11个片区和睦邻点,由11位优秀老党员居民作为片长,每天协助居委会处理纷乱繁杂的社区微事务。哪个片区有事发生,片长就会召集片区内居民一起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北门巷附近一家饭店把油烟直接排到了居民楼,楼内住户与饭店产生了争执。得知消息后,睦邻点负责人把当事双方请到了睦邻点,耐心倾听事情缘由,极力安抚双方情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进行矛盾调解,最后达成一致:由饭店安装排烟管道,绕开居民楼排放油烟。当事双方最后握手言和,满意地离开了睦邻点。社区内事务千头万绪,往往需要牵涉很多精力,引入睦邻点调解模式,推行倾听式服务,邻里之间发生磕碰,到睦邻点说说,街坊邻居听一听、劝一劝,矛盾就地解决,既减轻了社区管理成本,又激发出居民自治效能,达到双赢效果。睦邻点成为了社区管理的左臂右膀、乐邻互助的居民之家、自我管理的重要载体。
 
  建点容易立点难。建好睦邻点不能不仅仅体现在“搞搞活动”的层面,最终目的是在社区公共活动中打开社区的公共空间,让居民自由平等进入,推进居民自治。构建熟人社区、强化社区归属、丰富自治资源,新华社区做大朋友圈。各睦邻点长期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睦邻活动,包括谈心聊天、读书看报、唱歌跳舞、志愿服务等,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融洽了居民间的感情,体现了邻里间的和谐,睦邻点成为社区培养居民睦邻精神的重要促进力量。通过睦邻点的活动,社区学会借用居民自己的力量解决居民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居民自己的才智找到共同管理社区的好办法。此外,社区管理工作者转变思路,从角色转换、方法调整等方面随即进行调整完善。在角色的转换上,从管理者转变为引导人,社区书记是指导员、社工是服务员,主要精力放在将松散的睦邻点有机串联起来,助力其成为社区治理的一股新生力量。在管理方式的转变上,从原来发发指令式要求向沟通式动员转变,社区治理不再是冷冰冰的“我说你做”,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的自治热情。
 
  睦邻点是居民家门口的会所,睦邻之花盛开在居民中间,需要科学培护、悉心浇灌。新华社区以党建嵌入为手段、以植入睦邻文化为保障、以服务民生为目标,打造“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睦邻品牌,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广泛开展“睦邻一家”、“睦邻易家”、“睦邻驿家”、“睦邻议家”及“睦邻e家”活动,始终秉持着“善、乐、美、合”的睦邻志愿服务理念,营造“守望相助、共建共享”的睦邻氛围。各睦邻点采用座谈交流、志愿服务、才艺展示等形式,在轻松的氛围中宣传守望相助、亲仁善邻、结对帮扶等邻里文化,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注睦邻点、参与睦邻点活动,睦邻点效用得到更进一步发挥。“睦邻YI家”工程的实施,走出了社区居民自治的新路。“睦邻议家”是社区居民骨干、在职党员民主协商的议事点。社区以睦邻点为单位,围绕志愿帮扶等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召开协商民主座谈会,征集意见和建议。“睦邻e家”是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通过QQ群、微信平台推文的方式,让居民及时知晓上级方针政策及社区发生的大小事。同时,利用网络深入挖掘老小区内年轻人的力量,吸引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睦邻一家”是将社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党建工作之中,积极为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搭建工作平台,不断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化建设,让“社区党建+志愿服务”合二为一,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睦邻易家”是社区以网格化管理为重点,切实推行片区化服务,侧重于群众性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强调居民“自治、善治、乐治”,让志愿服务活动在各个片区“平易近人、显而易见、轻而易举”,释放出更多正能量。“睦邻驿家”是将社区有限的服务资源进行有效叠加和整合,形成了以社区为中心的更为开放、更为延展的“居民朋友圈”,使志愿服务团队更快捷、更高效地做深睦邻志愿服务工作,让“睦邻驿家”真正成为实现服务价值的纽带。
 
  “暖心微+”连民心服务依托社区11个睦邻点开展服务工作,居民的三分钟生活圈内就有一个睦邻点,睦邻点居民彼此了解熟悉,便于“暖新微+”服务项目开展各项活动、解决邻里纠纷。该项目贯彻自下而上的意愿,让居民实实切切地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和参与社区治理的无穷魅力。社区通过多种渠道,多方收集居民的微心愿,并借助各种平台,争取一切时间,尽全力使一个个微心愿成为现实,点亮群众生活。辖区居民特别是困难家庭、孤寡空巢老人、困难学子等弱势群体的微心愿,由社区进行分类汇总,并有的放矢地开展一系列助学帮困、法律援助、医疗服务、护理培训、调解纠纷等活动,增进了邻里间的沟通交流。
 
  解决居民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是社区治理的首要任务。在辖区内的光荣东路小区,有一块专供居民休闲健身的区域,附近的老年人都会在到那里健身、下棋。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只能借着散射进来的路灯灯光,摸黑下棋,老人们便将想要在健身区域内安装一盏灯作为微心愿报了上去。为满足老人们这个小心愿,社区工作人员开始各方联系,找到了相关单位,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现在,晚上走到那块健身区域,就会看到有一盏灯亮着,灯下有老人在健身、在闲谈、在下棋……“每当我走过那里,老人看到我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说这件事办到他们心坎里去了。”社区党委书记谈敏乐呵呵地说。今年7月,在征集到的众多微心愿中,有一条备受社区工作人员的关注。辖区内一对双胞胎今年考上了大学,但二人的奶奶身患癌症,家里条件十分困难,两笔学费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开始各处奔波,为两人筹集学费,最终筹到了16000多元助学金,为这个家庭解了燃眉之急。今年以来,社区开展了多次心愿征集活动,共征集到1700多条微心愿,目前已经实现了1500多条。实现群众的一个个微心愿,为社区治理工作写下了生动注脚。
 
 
来源: 江苏宜兴市宜城街道新华社区-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