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国聚焦五社联动助力基层治理现场交流会暨2023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会议
打造熟人社区,创新五社联动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道

南华西街是广州市老城区行政街道之一,位于珠江南岸,总面积1.23平方公里,有240多年历史,设12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33330人。近年来,南华西街道牢记总书记关于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殷殷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总结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特色经验做法,“熟人社区”社会治理模式获“2019年广东省基层党建最佳创新案例奖”,党建引领助推老旧小区电梯连片加装,经验做法入选2021年度广东基层党建创新案例遴选优秀案例。南华西派出所被评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

“熟人社区”模式是南华西街道党工委制定,街道公共服务办和社工共同探索的一条社区治理新模式,是南华西街结合自身实际,对五社联动内涵理解的具体化。该模式通过准确定位社工在“熟人社区”中的身份,制定了“社区+‘基干’(志愿者)+社工+社区党员+社区慈善组织”的服务框架。经过近年来的服务深化,南华西街在摸索中前行,构建出了“11233”熟人社区治理模式,即党史学习教育研学线路,党建引领双网融合“熟人社区”,2个工作机制(群众手机下单,党员上门服务;民主议事协商机制),3个治理平台(“红姐街坊服务室”、“阿春老乡热线”、“熟人联络站”),3个特色项目(乐安居、来穗人员服务、“微心愿”)。

1  深挖红色资源,开启“家门口”党史研学模式

在海珠区委指导下打造“1+1+10”党史学习教育研学线路,即1个“风起南华”展览、1个新时代驿站和10处研学点,高质量建成托婴所、新时代驿站、李少石生平展、“风起南华”展览等党史研学点,全面展示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及改革开放两个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以及新时代“熟人社区”社会治理经验探索成效和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文商旅融合发展蓝图。建成“南方党建智库基层党建海珠研究基地”、发布海珠区首个名街志《南华西街道志》以及街道原创书刊《珠水南华》碑林实录、《风起南华》明信片,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的南华西特色教材。利用红色资源开启街坊“家门口”的红色之旅,挖掘社区红色“苗子”,组建“童享”红色宣讲团,引导中小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用青春力量讲好身边红色故事。

2  实现党建网格与社会化网格“双网融合”,夯实“熟人社区”治理基础

为解决好老城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街道持续推进“党建+自治、新老共融、共建共治、绿色环保、和家睦邻、乐享天年、法治文明”七大片区品牌建设,深化提升老、少、残、妇、外、安、居、乐、业、康“十为”服务品牌。为深化“支部建在网格上”,在12个社区基础上,整合81个社会化网格为40个党建网格,38名楼宇党支部书记分别兼任网格长,纪检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以及专业人士、威信高等人员兼任网格员,下设54个党小组,建成“1+12+40+54”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党建网格(党员责任区)+党小组”四级党建引领下网格化社会服务体系,实现了党建网格与社会化网格“双网融合”。街道领导驻点社区联系群众和“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常态化,每周二坚持到社区走访,1798名报到党员下沉责任区主动联系居民,打造党员干部与群众见面能叫名字打招呼,上门能知情况聊家常的熟人社区。

3  建立服务响应、民主协商两项机制,激发“熟人治理”社区活力

一是构建“群众手机下单,党员上门服务”响应机制。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化拓展党建“双微”行动载体和服务内容,依托“羊城先锋”、“海直党群”微信小程序等线上终端,以区直机关党员先锋队和在职党员突击队为服务支撑,为街坊参与惠民活动和发布“微心愿”提供优质便捷的线上平台。2022年街道征集并完成微心愿105个、微项目5个。联合区民政局等机关党组织开展“耆安出行”等为民办实事活动,开展“双报到”志愿服务771次。

二是丰富民主议事协商机制,及时回应社区群众呼声。全面实行社区“四议两公开”制度,实现社区重大事项决策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大会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成立居民自治组织街坊会,推动实现12个社区议事协商平台全覆盖。建立“知、爱、建、治、享”治理新机制,通过召开“爱我南华西,共建美丽幸福家园”居民座谈会,多次就党史学习教育研学线路提升、龙导尾片区整治提升、龙武里容貌品质培育提升、社区微改造、“双清楼”等项目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建议,社工机构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更大大提升居民对项目的参与度和支持率,让民生工程更顺民心。推动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镇(街)、广州市法治镇街道培育项目等工作,高标准打造司警联调室、“和韵”调解工作室等阵地,依托“熟人社区”治理优势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法治水平。2022年以来处置“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工单412件;排查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325宗,涉及群众人数1687人,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4  建立三个“熟人社区”服务平台,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一是建立“红姐街坊服务室”。红姐是龙武里社区的一名退休党员,2006年退休后,红姐热心做好街坊群众的服务工作,积极参与街坊会所的活动,已在社区义务服务17年,她做过民事调解员,街坊邻居发生矛盾纠纷时,凭借多年的威望和好人缘,起到化解矛盾的作用。2020年,街道依托社工站设立“红姐街坊服务室”,采用“坐班”形式,开展居民纠纷调解、群众意见收集、咨询和求助等工作,实现了服务室可持续服务。

二是建立“阿春老乡热线”。“阿春热线”的创始人刘常春,1993年从湖南衡阳来到南华西街担任单车保管员。他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经常上门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帮助老乡们解决各类问题,街坊老乡们遇到困难,都习惯打电话向他求助。在街道的帮助支持下,刘常春担任了“新南华西人联谊会”副会长并成立了“阿春热线”,发动来穗人员参与志愿服务也纳入了热线工作内容。如今,“阿春老乡热线”已发展成为街道购买服务的重要项目之一,由社工站系统运营,每天都有1至2名名志愿者参与接听热线服务。

三是建立“熟人联络站”。在南华西街有着一支由年过半百甚至八旬老人组成的特殊服务队,他们与社区邻里们关系融洽,威信高,工作负责,不计报酬给街坊邻居办实事,街坊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基干”。为了传承这种真诚互助的社区服务精神,充分发挥老基干资源优势,街道建立“熟人联络站”作为社区基干培育基地,每个社区发掘和培育5至9名社区新基干,成立12支共78人的社区基干队伍,定期提供微心愿、上门慰问、情绪疏导和人居环境优化、民情社区收集等服务,先后培育38名社区党员骨干,统筹协商解决问题20多宗。

5  开展三项特色服务项目,满足社区服务需求

一是开展“乐安居”助人项目。为解决长者居家环境安全问题,我街通过“一街三社”联动机制,以社工专业服务介入,在社区开展“乐安居”项目,2022年度成功链接到8家社会企业和30多位居民的资源,共募集3万多元资金,为辖区92户家庭安装扶手、防撞角、拐杖等居家安全辅助装置,为320户独居老人家庭提供了安全提醒服务,为一栋长者居住的楼宇安装了楼道扶手。

二是开展购买来穗人员服务项目。为使来穗人员尽快融入熟人社区生活,成为“新南华西人”,街道专门通过购买政府服务方式,建立“新南华西人联谊会”,为来穗人员免费提供就业咨询、生活帮扶、资源链接、情感支持、文化活动等服务,旨在促进来穗人员的社区融合,提升来穗人员在南华西街生活的幸福感,培育来穗人员参与南华西街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开展“微心愿”惠民项目。南华西街社区凝聚的大量“熟人”志愿者、基干等队伍通过入户探访、电访等方式发现困难家庭的“微心愿”,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募集款物,通过链接社区慈善组织如“慈济”和“广州市慈善会”等资源合作《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关心帮扶老人、儿童、残疾、病患等困难家庭,每户“微心愿”价值300-500元。同时,“微心愿”项目通过网上发表“点亮微心愿,共享邻里情,共筑幸福梦”文章,强化困难群众网络支持。

未来,南华西街道将更加深化“熟人社区”治理模式,加强五社联动,打造居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的社区环境。 

 

来源: 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道-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