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国基层社会服务创新工作交流会暨2024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会议
彩虹凉亭诞生记

——推动社区治理“第二梯队”建设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新郁社区

近年来,随着日渐严重的老龄化,在建于90年代的真新街道新郁社区内,人居环境、安全及各种邻里矛盾也逐渐显现。然而就在最近,一座彩虹凉亭的出现,给这个老旧社区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从“杂物堆”到“打卡地”

走进新郁社区,一栋棚顶为亮蓝色的凉亭映入眼帘,草坪中间则是一条靓丽的彩虹色步道,缤纷多彩的设计在这个老旧社区令人眼前一亮,而这座凉亭的设计者则是丰庄中学的学生们。

改造前的凉亭年久失修,亭内堆满了各类杂物,天热时还会散发酸臭味。家住新郁社区的居民张旭尧发现童年时常去的凉亭逐渐变得荒凉破旧,作为丰庄中学“红领巾”校外中队的一员,他就向学校大队部提出改造建议,并在真新街道团工委和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成立红领巾议事厅,着手对凉亭进行设计。

2023年3月,丰庄中学大队部队员们来到新郁社区实地考察,并在红领巾议事厅召开多次会议,同学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最终完成了设计图纸。张旭尧介绍说:“亭子天蓝色的顶棚象征着天空,而我脚下这个彩虹步道的设计,是希望让我们的社区可以和彩虹一样绚丽多彩、充满活力。”此外,他们还将亭子名从“朝霞亭”改为寓意“真新青年”的“青新亭”,为这片老旧社区注入了一道青春新活力。

经过1个月的设计、清理、粉刷,原先脏乱差的凉亭“摇身一变”,从昔日居民口中的“垃圾杂物间”,逐渐变成大家日常休息的“打卡点”。看到亭子重新恢复往日的热闹,张旭尧倍获成就感,他说:“之后我们也会邀请班级里面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做一些手工制品,比如纸质飞机、蝴蝶,用彩虹色的绳子挂在天蓝色的穹顶,把亭子装饰得越来越好看。”

除了学生的热心设计,居委会还通过走访征求居民意见,不少居民表示被堆放在凉亭的破旧自行车、遗弃的杂物等绊倒过,于是居委会在凉亭中间加设了一盏路灯,保障大家夜间走路的安全。“凉亭改造完之后,环境干净了不少,再来到这里感觉心情很舒畅。”居民刘玉珍感慨道。

以凉亭为中心,激发自治活力

在这个老年群体占比达到60%以上的社区,同时伴随外来人员的不断导入,如何把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众维系在一起,引导全社区居民和谐相处,既是社区目前需要面对的主要任务,也是社区深挖能人潜力,激发自治活力,推进老旧小区治理“第二梯队”建设的重点之一。

而在此过程中,凉亭微改造在其中无疑承担起关键的作用。真新街道新郁社区党总支书记金勇华欣喜地发现,凉亭改造完成后,居民们在傍晚时分来此闲谈散步之余,为了保持“聊天空间”的整洁舒心,还会主动拿出拖把和抹布来打扫地砖和桌椅。这其实就是居民自治的第一步,希望以凉亭为契机,鼓励和引导更多居民逐渐意识到自治的含义,并逐渐形成老旧小区治理的‘第二梯队’。

退休居民王长珍是社区里有名的调解员,她也发现自从凉亭“大变样”之后,调解工作的开展也变得更加容易了。“有时候来这里和老年人聊聊天,大家反而更愿意和我倾诉,我也会把居民的心声和要求带给我们居委会。”这座由青年推动改造的凉亭,逐渐成为链接起全社区居民的纽带。

与此同时,街道也邀请复旦大学专业团队为社区自治赋能,从凉亭出发,在走访对话社区达人的过程中,赋能团队发现挖掘他们可提供的资源潜力,以此吸纳更多居民来到凉亭开展活动,凝聚社区自治共识。

赋能团队来到社区活动室,详细了解由社区居民薛恒银组建的“老顽童书画组”,从书画角度探寻社区文化发展路径,以书法体验为契机,增强社区居民凝聚力。当谈及能否进一步在社区开展书画活动时,薛恒银热情表示:“如果社区小朋友暑假要想写写字就可以到这里来,我们都可以教他们学习书法,从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占地面积达0.22万平方米的新郁社区,“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的特点中也孕育着社区自治的独特优势。虽然新郁社区硬件条件相对来说比较老旧,但是也看到了居民身上的活力,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用这些软件上的优势弥补了硬件不足,体现居民自治对于整个社区痛点的一种弥补作用。

据了解,下一步新郁社区将挖掘更多能人、达人参与社区自治、改造项目,并按照工作特点、职业特长对社区能人进行分类管理,推进老旧小区治理“第二梯队”建设,尽最大努力提升社区综合能力水平,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来源: 上海真新街道-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