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区街社区社会管理
[杭州]湖滨街道家庭垃圾分类实名制

    近年来,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围绕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生态型城市建设,在全国首创的“垃圾分类实名制”基础上,从家庭入手,发挥居民骨干作用共同探索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新机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工作模式在全区推广,在全市交流。

一、基本情况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不仅关系着城市的文明程序和城市形象,也是城市环境建设的最基础的工作,是打造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2010年,杭州市推广在小区内实行垃圾分类,湖滨街道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可行性方法,在全国首倡“垃圾分类实名制”,以户为单位,对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实名登记、监督、指导、考核,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1年,街道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启动“垃圾分类从家庭起步”行动,通过加强宣传和驾御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意识,促进科学垃圾分类,通过健全制度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参与率,通过深化“垃圾分类实名制”提升垃圾分类准确率,使社区的居民参与率和文明素质得到有效提升,邵占维市长到东平巷社区担任家庭垃圾分类督导员,中央首长、省、市主要领导相继作重要批示,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浙江日报等全国、省、市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工作模式全区推广、全市交流。

二、主要做法
    1.多纬教育提升参与垃圾分类意识。充分利用辖区各类资源,精心设计多种载体,重点围绕居民垃圾分类观念的和基本操作习惯的转变,大力开展平面阵地宣传、网格入户宣传、活动动态宣传“三宣传”活动,在社区建立垃圾分类专栏、楼道宣传版,通过社区工作者、楼道长、指导员、督导员“一次走访、一册介绍、一袋发放”入户宣传和太阳能红外线语音系统提醒、“垃圾分类卡通吉祥物”征集等载体,让社区成员形成垃圾分类的共识,与此同时,利用街道社区市民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培训班,传授垃圾分类经验做法,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操作水平。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青少年社会实践契机开展“红领巾督导员”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对家庭垃圾分类重要性认识。开展垃圾分类趣味活动,向社区居民征集金点子,建立孙新宝低碳工作室,建立低碳家庭评选标准,通过低碳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
    2.骨干带头帮助社区成员提升垃圾分类参与率。湖滨街道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发动辖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垃圾分类专业指导员队伍、义务督导员队伍,对社区成员参与垃圾分类进行有效指导、督促、激励,并相继建立网格化分片包干制度、分层学习培训制度、监督跟踪制度、表彰激励制度,社区工作者、义务督导员、小组长实行楼道包干,负责对每户家庭的走访宣传、垃圾袋发放和跟踪监督;指导员和督导员对每户家庭的分类和投放情况进行检查,对于不到位的家庭上门提醒,楼道公示,进行有效监督;每月开展优秀示范户的评比,奖励垃圾袋、小型厨房垃圾桶等家庭用具,提高居民的积极性。
    3 制度创新让垃圾准确分类准确投放。湖滨街道对家庭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实名登记、监督、指导、考核,建立“一户实名、一袋分类、一日三投、一人监管、一册登记、一栏公示、一纸提示、一月评比”的“八个一”机制,并重点突出“三个一”:一牌公示。张贴“垃圾分类公示牌”,采用10分评分制,按照厨房垃圾袋的使用、投放和分类的正确情况打分,激发家庭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起到有效监督指导作用。一员示范。在实施垃圾分类实名制的楼道,发动党员、家庭主妇带头示范,身体力行,担任楼道垃圾分类宣传员和监督员,争当垃圾分类示范家庭。对分类不到位家庭户,督导员上门做好讲解和示范。一月评比。 根据投放、分解正确率,每月在楼道内选出优秀垃圾分类家庭进行奖励,并定期公布楼道垃圾分类情况。这一举措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居民们对垃圾分类有了责任感和荣誉感,也使小区在抓好垃圾分类工作中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创新之处
    1.家庭垃圾分类实名制是全国首创。 “垃圾分类实名制”的做法连续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浙江日报》、《解放日报》等重大媒体刊登。邵占维市长到东平巷社区担任家庭垃圾分类督导员,中央首长、省、市主要领导相继作重要批示,工作模式全区推广、全市交流。
    2.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文明创建积极性。垃圾分类做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居民自愿性和文明素质行为。家庭垃圾分类实名制有效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文明创建积极性。
    3. 让社区志愿者从“业余化”总向“专业化”。街道将楼道中善于带头、影响力强的党员和家庭主妇以及优秀垃圾分类示范家庭充分动员起来,精心培训,组成多支中坚力量,做好垃圾分类的联络、宣传、监督,有效培养了社区文明创建志愿者队伍骨干,让社区志愿者从“业余化”总向“专业化”。

来源: 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