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社区社会工作
[江苏]苏州沧浪街道“数字侨务”平台受欢迎

  日前,养蚕里第一社区80岁的侨眷梅清如的家门被敲响,社区工作人员从街道“数字侨务”平台上获悉,梅阿姨家的米快吃完了,便提前给她送来了大米。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沧浪街道运用“数字侨务”平台,有效提高为侨服务成效,深受侨界人士欢迎。

  沧浪街道辖区内侨资源比较丰富,其中瓣莲巷是苏州有名的侨巷。目前,该街道辖区内侨界人士640人,其中归侨18人,海外华侨华人181人,港澳同胞27人、海外留学生57人、侨眷356人。2008年起,该街道在数字街道建设的基础上,将侨务工作纳入数字化管理。辖区内每一位侨界人士的家庭情况、个人情况都录入“数字侨务”平台,甚至连侨界人士的个人爱好,都一一记录在册,使侨务工作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分类服务。

  老侨眷梅清如老伴已经去世,子女都在美国。由于梅阿姨的年纪大,做饭做家务等力不从心。社区通过“数字侨务”平台,为她找到了合适的家政员。梅阿姨住在2楼,买米又成了她的一件心事。社区特意在“数字侨务”平台上加以注明,每隔一段时间,平台自动向工作人员发送短信,提醒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梅阿姨是否需要帮助,并将大米送上梅阿姨的门。

  每逢节假日,沧浪街道辖区内的侨界人士还可以接到一个特殊的短信,那是街道“数字侨务”平台发送的祝福。同时,每季度,“数字侨务”平台还逐一向侨界人士发送“工作型”短信,向广大归侨侨眷、海外华侨华人通报街道的最新发展建设情况,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家乡,支持家乡建设。

  街道对社区特殊群体开展的如五色分级养老服务、“幸福小推车”等,也通过“数字侨务”平台延伸到侨界人群中。根据侨界空巢老人年龄、健康等状况,社区将服务对象按红、橙、紫、蓝、绿五色进行区分,并提供不同的服务。吉庆社区的侨眷贝织云,被列入紫色老人级别。青年志愿者们坚持每月上门看望一次。“数字侨务”平台在服务侨界人士的同时,也将侨界人士吸引到社区建设中。道前、西美社区的“大院管家”、竹辉社区的“楼嫂”都有侨界人士积极参与。

  5年来,道前社区侨眷王凤芝坚持举办“国学讲座”,义务为居民上课;侨眷潘以冰组织老科协科普讲师团10多年,共举办科普讲座300多场;西大街社区侨眷屠美玲、粱传禄等以“爱之援常青藤”为品牌,发动居民为7位贫困学子筹募3万多元。

来源: 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