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近年来,北京路街道在社区建设工作中,不断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坚持以“工作不拒,问题不掩,责任不推,成绩不争”为工作理念;以“以人为本,经营爱心,突出服务,凝聚民心”为服务主线;以“民思我想,民呼我应,民意我顺,民困我帮”为工作目标,依托“四民社区”创建,抓民生促和谐,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服务,让居民的利益得到保障,需求得以满足。在辖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一、主要做法
(一)在基础工作上创新,破解民生难题
一是构建居民增收网络。充分结合辖区实际,不断优化辖区招商环境,发展酒店经济、药店经济、旅店经济这“三店”经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抓两新组织建设,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二是构建医疗卫生保障网络。不断加大社区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水平和档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提高医疗水平。建立了街道社区医疗救助制度,依托辖区医院、大药房密集的优势,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建立爱心医院、爱心药房,强化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生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在社区新设立理疗保健、康复训练、测量等服务项目。三是构建社会救助网络。组成由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的社会救助队伍,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结对帮扶,扎实开展助困、助学、助医、助残等全方位的社会救济工作。通过建立困难学生基金会、成立关爱女孩基金,缓解辖区学生“上学难”的问题,通过医疗救助、医保制度和爱心医院、爱心药房等多方帮扶,部分缓解“看病难”的问题。针对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居民,我办建立了5万元的困难群众补助基金,缓解了社区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
(二)在综合治理上创新,破解民安难题
一是抓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创新。针对流动人口管理难题,创建流动人口“寄住公寓”管理模式,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委员会,切实加强对火车站、客车站治安乱点和重点人员的管控力度,通过“办事处、派出所统筹,行业自治,小区一体化”这一全新管理模式,把过去对无证小旅社单一的打击,即堵的方式向打击、规范相结合的堵、疏模式转变,能规范的则规范,达不到的规范要求再采取堵的方式。以“零距离”的方式管理、服务于业主。该模式既实现了旅社规范化管理,帮助及时扼杀无证旅社滋生的违法犯罪,又解决了弱势群体增收问题。二是抓防范网络构建。针对“入室盗窃”发案频繁,率先推广使用“居家宝”防盗报警系统,为600余户居民安装了自动报警系统,连接社区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看家、紧急求助、日常帮助等服务,既增强居民安全感,又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在社区党员群众服务站建立“安全护送岗”、“群众说事室”,完善服务功能,畅通社区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渠道。三是抓基层基础工作。通过以奖代补安装防盗门、改善居住环境、建立综治服务中心、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以社区警务室为中心,推进“1+n”工作模式,在重点部位设立治安岗亭或流动岗亭,健全社区民警、专职治安巡逻人员、治安积极分子捆绑联动机制,兑现奖惩;进一步完善社区“群众说事室”的服务功能,积极开展“红袖章”行动,加强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建立房东报告制度,抓好出租房屋的动态管理和“打传”工作。社区积极抓好普法宣传、“两劳”释放人员和吸毒人员的帮扶以及社区维稳工作,不断提升安民社区创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三)在便民服务上创新,破解管理难题
坚持把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和方便居民办事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形成了1334的便民新格局,让居民群众生活省心。搭建一个平台。即搭建了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下设四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康复、餐饮、休闲、精神慰藉等一系列服务。创新三个项目。一是创新“居家宝”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电子看家、紧急求助和便民服务,并组建了三支队伍,即平台值守队伍、“居家宝”服务队伍和治安巡防紧急处置队伍,为居民24小时提供及时、优质、便捷的服务。二是创新爱心超市服务项目。社区积极与沃尔玛超市联系,建立了“沃尔玛超市社区延伸点”,设有多种日用品及生活用品,对居民实行低价销售,对弱势群体实行爱心价,并提供配送服务。三是创新便民服务一条街项目。在北京路社区创新开展便民服务一条街项目,将“社区广播之声”、“平价蔬菜进社区”、“社区民意亭”等近10余个小项目用以点串线的方式,在北京路3巷打造成一条街的服务模式。完善三间屋。完善便民工具屋。购置了上百种的家庭常用工具,居民只需身份证登记,就可免费借用。并根据居民需要,成立了一支有专业技术的志愿者提供低偿服务。完善就业服务站,在环城路社区开展创业型社区试点工作,依托环城路农贸市场和小吃街,为辖区下岗失业、无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规范就业摊位。完善社区绿色网吧。我办在社区建立了绿色网吧,免费向辖区居民开放,在这里,居民可以免费学习电脑知识,上网查阅资料等。拓展四个站。拓展志愿者服务站,发动志愿者为我办社区开展服务,到目前为止,已登记注册的志愿者有2132名,主要为辖区居民提供家政、维权、爱心托管、困难帮扶、法律咨询等服务。拓展邮政代办站,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够征订各类报刊杂志、收发邮件,并提供代缴数字电视费、电话费、电费、代订机票等服务项目。拓展爱心托管站。为解决辖区内7-15岁孩子无家长照看而产生的诸多问题,北京路社区和环城路社区建立了“爱心托管站”,并组织师院大学生志愿者为其免费辅导,目前已托管了42名孩子。拓展爱心中转站。各社区完善了捐赠人与受赠人的平台,不断拓展“爱心中转站”,困难群众可通过“爱心中转站”领取捐赠的衣物、常用药和生活必需品。
(四)在资源整合上创新,破解参与难题
结合街道实际情况,整合资源,组织驻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为四民社区建设出钱出力,提供场所,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依托芝林大药房、怀仁大药房等辖区医药企业,经常性开展送医送药等活动,为困难居民免费就诊400余人次,送药价值1.8万余元,受益居民700余户2300余人,关注社区孤、老、病、残、特困家庭人员的身心健康,2012年社区依托遵义市阳光医院,通过发放医疗优惠卡、免费就诊、减免费用等形式,为社区群众和“三关工程”对象提供医疗救助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探索“支部+X”模式,引进社会资源,创建支部+邮政代办所、居家养老服务、家政便民服务和爱心超市,既增加了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又为两新组织进社区搭建了桥梁,同时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规范内部管理,促进两新组织的蓬勃发展;近年来,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非公企业积极捐款,捐物共计300余万元,用于各类救助,社区硬、软件的建设等,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市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
二、取得成效
(一)社区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辖区治安有了明显的好转,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一系列便民措施的落实,群众感觉居住越来越方便;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增进了邻里感情;尽力缓解看病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提高了居民群众的舒适感、认同感、归宿感。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已逐渐提高。社区的服务理念、设施、水平都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二)辖区各类资源得到了整合。结合街道实际情况,整合资源,组织驻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四民社区建设出钱出力,提供场所,实现社区资源共享。近年来,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非公企业积极捐款。捐物共计260万元,用于各类救助,社区硬、软件的建设等。
(三)民生社会环境得到了优化。 通过“寄住公寓”的管理模式,让平均一个小旅社解决3人的就业问题,辖区内600余家小旅社即能解决近2000人的就业,从就业方面极大地缓解了政府压力,在规范无证小旅社管理后,以往由无证小旅社引发众多的社会、治安问题明显减少,形成良性循环。针对火车站、客车站及周边“三黑、三乱”现象突出的问题,我办统筹协调,借助各方力量,组织辖区相关职能部门在“两站”附近开展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有效遏止了车站码头治安案件高发态势,社会治安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融洽。街道党工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运用“一线工作法”,结合近年来的干部下基层、“四帮四促”、“三民”活动等党建主题活动的开展,让感情贴近群众、政策激励群众、利益惠及群众、干事为了群众,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采取多种渠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社情民意,尽可能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精心架起与居民群众的连心桥。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建议
(一)把便民解民需作为调处社会矛盾的根本着力点
我办一直坚持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服务项目,如在辖区建立50多个服务项目,尽力满足居民个性化的需求,真正实现利为民所谋,同时切实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扩大居民群众对社区各项工作的参与度,尊重群众的表达自由,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满足群众需求,在深入基层工作中动态调处社会矛盾,将不和谐因素化解在便民利民的工作中,切实达到工作目的。
(二)进一步强化民众参与在新型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通过深化社区的党务政务公开,完善群众议事会制度,设立群众监督岗,积极鼓励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建设,不断强化民众参与度,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通过凝聚群众力量和政府力量的合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加大民众参与在新型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三)在“四民社区”创建中推进基层组织的服务型管理
在“四民社区”创建中,街道党工委坚持经费支持、智力支持、人力支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四民社区创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四民社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提高了基层党组织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推进了基层组织的服务型管理。
最后,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我们应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开创进取,创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为新时期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作出积极的贡献,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