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社区服务工作
“双重身份”让我如鱼得水
“双重身份”让我如鱼得水
(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银凤社区 邓勤)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妹子,同时也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宁波媳妇,能说一口地道的四川方言,也会几句半生不熟的宁波老话。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流利的普通话更是我的“标配”。外地人面前我是他们的老乡,本地人眼里我是自家人,特殊的“双重身份”成为了我拉近居民关系的秘密法宝!
某日下片区,一家新搬来的四川人怎么也不配合工作,不管我怎么解释她都只肯隔着门缝一个劲的赶我走。无奈之下我只好大喊:“哎呀,大家都是出门在外,暂住证啷个能不办耶!”川片子一出,屋里人的态度立马来了个360度大转弯。
“你也是我们那儿的人所?我和你是老乡!” 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刘大姐赶紧开门将我迎了进去。本来她嫌办证麻烦,态度消极不愿配合,可有了这点老乡情谊,我的工作立马一路“绿灯”。她不仅主动填写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信息表,还利落的从屋子里翻出了户口本,让我将住在这里的所有家庭成员一次性全都登记好。虽然我们之前从未谋面,但在人情味浓郁的中国,一句纯熟的乡音就融化了陌生人之间的冷漠。临走时刘大姐硬塞给我一个红苹果,口里还不住念叨着:“我们那的规矩,不能让亲戚朋友空起手回去!”
拿了老乡的手短,自然要为老乡办实事。这不,另一个四川“老乡”孙大哥很快就找上了门。原来孙大哥同老婆李大姐感情不好,三天两头吵架闹别扭。李大姐执意离婚,孙大哥执意和好,两人不仅闹上了法庭,还引来了110。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我们社区却时常要做清官也避之不及的“和事老”。好不容易敲开了李大姐家的房门,一看后头跟着个孙大哥,立马把我往外赶。女方骂的不可开交,男方喊着要你好看,眼看矛盾一触即发,我赶紧将孙大哥劝下了楼。  
“你是我们的老乡,帮着劝劝她肯听!”孙大哥如此信赖,我只好硬着头皮再上楼。从家乡的美聊到宁波的好,从工作的艰辛聊到生活的不易,眼见李大姐的情绪慢慢平复了下来,我这才开口说道:“夫妻有了矛盾要及时沟通,就算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也可以走法律程序,你们这样大吵大闹,不仅伤了夫妻情分,也影响了隔壁邻居。”听了我的话李大姐沉默了很久,终于敞开心门向我倾诉出心中的不满和委屈。就这样,我成了夫妻俩都信赖的“和事老”。给孙大哥出出主意,告诉他修补夫妻关系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勉强强求;同时也给李大姐提提醒,夫妻本是同林鸟,就算感情不好各自飞也要好聚好散。一来二去,虽然两人对离婚与否意见不一致,但彼此已学会冷静面对,不再像火药桶似的一点就爆。
过年前李大姐悄悄找到我,我本以为两人又闹得不可开交,匆匆赶去却见她笑眯眯的塞给我一大包东西。“我们四川人,没有腊肉香肠可过不了年,你一人在这边我就帮你张罗了!”捧着家乡味,我感动的说不出话来,不忍回绝她的一番好意,只好另送了一些年货作为回礼。
都说乡愁道不尽,美丽的山城时刻牵动着我的心,但我并不曾忘记自己还有另一重身份——宁波媳妇。远嫁他乡不仅意味着一段感情修成了正果,还意味着无数个重新开始。
要想在宁波扎下根来,语言关是一定要过的。作为一名基层社工,同本地居民打交道那可是常事儿。时值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量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借助电话沟通来完成。我所包片的辖区里有不少老年人,他们口里的普通话清一色是“灵桥牌”的,听得我一头雾水,不得不频频向我的宁波同事求助。
可一时半会儿上哪速成宁波话呢?我灵机一动,把脑筋动到了电视节目上。每天晚上,我窝在沙发上,一边听着《讲大道》细数民生百态,一边看着屏幕下方一行行的字幕细心揣摩,实在不明白了再向身边的宁波老公虚心请教,时间一长,无需字幕我也能听懂宁波话啦!
自此,我再也不畏惧同老年居民打交道了。慢慢的,我不再满足自己仅能听懂宁波方言了,我开始学着说一些简单的宁波话。“牙牙劳”、“无搭噶”、“门门将”,虽然发音有些奇怪,但一听说我是个宁波媳妇,朴实善良的居民自然而然的就多了一份亲热劲。特别是遇到我们村的拆迁居民,那更是现场认起了“亲”。这家说我们是老邻居,那家说我们还有点亲戚关系,虽然听的我云里雾里,但“自家人”的特殊身份,让我们“自然熟”。
都说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倾听着群众真实的诉求,感受着居民生活的点滴,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出气筒”。要“修炼”成一个合格的“小巷总理”,就得融进老百姓中。善用“双重身份”,为我搭建了一条通往居民心中的便桥。但想要成为老百姓真正的“贴心人”,更需要我付出一颗真心,一片真情,一直真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