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李壮志 王鹏)从城乡帮困、疫情防控、护学送考、慈善募捐,到环境整治、平安巡逻、传统节庆、公益课堂,以及议事协商、居民自治、便民服务……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都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这凝结着志愿者的智慧和汗水,也透射着志愿者的大爱情怀与时代风采。
近年来,株洲市荷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完善“党建引领・五社联动”机制,构建起“4V”体系,实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打造“基层治理先行区”的深度融合,让这个以工业老旧小区居多的“老城区”焕发出“新活力”。
该中心通过完善并推广“邻里V学院”“邻里V实践地图”“邻里V平台”“邻里V激励”的“4V”志愿者培养体系,重点培育发展小区骨干志愿者,以此带动提升志愿者专业能力,促进志愿者“知行合一”“量质齐升”,有效激活一大批志愿者,“活跃志愿者”变得越来越多,让志愿服务更接地气、更为有效、更有力度、更有广度、更有精度、更有温度。
搭建“邻里V平台”
“建起来”。重点推进志愿者及志愿团队的“注册登记”,搭起架子、提升公信力。依据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联合印发的《株洲“爱心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推广使用方案》(株民发[2021]20号)文件精神,运用“互联网+”,推进株洲“爱心时间银行”1个区级平台、 7个镇(街道)平台、62个村(社区)平台的三级联动模式,同步与市级总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渠道畅通、高效便捷”相贯通的运行体系。
“活起来”。重点推进志愿服务的“活动发布”及后台审核,稳定留住人、提升生命力。为了激活志愿者而不让其成为“僵尸”志愿者,围绕文明经典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平安巡逻、护学岗、环境整洁、小区治理、议事协商、便民服务、课业辅导、未成年人保护、心理关爱服务、疫情防控、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等全区中心工作,做好“活动发布”、后台审核,提升志愿服务的活跃度。
“联起来”。重点推进志愿服务的“积分形成”,积分激励、确保可持续性。目前,推行项目制积分和案例制积分两种方式:项目制积分,志愿者通过荷塘区“爱心时间银行”APP平台及各三级平台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项目,按时长进行积分(1小时积1分);案例制积分,对无偿献血、爱心捐赠、见义勇为等不能以时长量化的志愿服务,具体积分规则按照公开发布案例依例积分。
“强起来”。重点推进志愿服务的“组织引领”,发展壮大、提升影响力。一方面,组织对骨干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等重点志愿服务群体宣讲志愿服务精神和“礼遇褒奖”政策,开展赋能培训、孵化培育,提升志愿服务专业能力、志愿团队组织管理能力,让一批有爱心、有情怀的骨干志愿者强起来。另一方面,发展公益战略合作伙伴,发现并广泛发动爱心企业、慈善公益组织、媒体、“五老”、乡贤、爱心达人、爱心能人等,寻找强的公益合力,把平台“强起来”。
截至目前,平台注册志愿者13000余名,志愿服务队伍209个,累计发布活动7556场,开展疫情防控、小区治理等各类志愿服务时数达10万余小时。
开设“邻里V学院”
该中心组织各领域社工,聘请高校专家教授,联合开发“线上+线下”志愿者培训课程,集中组织志愿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为志愿者赋能,稳定壮大一大批星级志愿者。
培育骨干志愿者。组织村(社区)“两委”、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社工、网格员、小区党支部书记、志愿者、楼栋长、居民代表等,开展“荷塘区基层治理先行区社会组织动员培训”、“小区大治理——荷塘区基层治理先行区创建路径”、“服务项目的设计与管理”等28场 “益课堂”系列培训,共7万余人次参培。并以漫谈会、座谈会、议事协商会、志愿服务案例分享以及公益沙龙等方式,培育骨干志愿者,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依托三级社工站(室)专业社工力量,采取“社工+志愿者”模式,对各领域的志愿服务组织推动“入孵—出壳”的全流程标准化孵化培育。截至目前,全区培育和孵化专业队伍共73个,一批枢纽型志愿服务组织得以做优做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绘制“邻里V实践地图”
该中心通过建立小区志愿服务数据库、厘清小区志愿服务清单,并绘制志愿服务“地图”,根据小区能人精准匹配志愿服务。同时,编制小区志愿服务手册,推进小区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
建立小区志愿服务数据库。村(社区)“两委”成员分别带队,与党员、社会组织、社工、物业公司或垃圾转运队、居民代表等,通过小区外展、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讲解社区情况、宣传志愿服务文化,对辖区内居民进行摸底,了解、掌握和收集居民的年龄、性别、职业、业务特长、兴趣爱好等,以及是否有时间、有精力、有意向参与志愿服务,发现和挖掘自愿成为志愿者的居民,确定村(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培育方向。在村(社区)社工室的协助下,广泛宣传并招募志愿者,注重强调自愿参与,向村(居)民澄清志愿者可以参加哪些服务、可获得哪些激励等,给予居民思考、选择的空间。对详细了解后有意愿、有热心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居民填写报名表,经村(社区)审核让其成为村(社区)志愿者。从参与志愿服务的责任、义务、方法、时数、积分兑换、管理制度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其说明,并建立微信群组,“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的互动交流。
厘清小区志愿者服务清单。通过汇总试点小区情况、汇集各方资源力量,组织实地调研和上门摸排,并收集试点小区的党员、楼栋长、志愿者等潜在居民骨干及社团组织等的意见,形成“三张清单”:小区人力、财力、物力的资源清单;根据小区的问题收集形成的小区问题清单;基于小区问题清单衍生出来的小区服务清单。
打造“15分钟邻里志愿服务圈”。通过荷塘区“爱心时间银行”志愿APP等志愿服务云平台,实现“哪里有需求,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志愿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将“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落到实处。通过网格员巡查、社区协调、物业跟进、幸福株洲荷塘居民微信群监督、志愿者服务,像楼道灯路灯井盖损坏、垃圾堆积、家电更换维修等问题,如今15分钟内就能解决到位。像独居老人的用餐护理、送医送药、安全防范等,更加保障到位了。
推进“邻里V激励”
依据《株洲市荷塘区星级志愿者认定、爱心达人评定办法》、《株洲市荷塘区“荷塘志愿”线上平台志愿服务活动及积分记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株洲市荷塘区志愿服务终身积分、星级评定、礼遇褒奖办法》等规定,系统自动生成志愿者积分,并存储在株洲“爱心时间银行”,志愿者可以在全区通存通兑爱心物资,或将来有需求时可以享受相应时数的志愿服务。
同时,全区村(社区)社工室通过利用特殊纪念日等活动契机,采取各类激励方式,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适当发放补贴、节日礼品等;通过荣誉表彰的方式,对优秀的社区领袖人才进行荣誉表彰,给予支持鼓励。同时,在不同社区开展“‘Hi 邻舍你好’社区邻居感谢日”、“社区好伙伴”、“社区好帮手”、“社区好师傅”、“社区好邻居”等颁奖活动,定期对“社区贤达”进行荣誉表彰,维系持续动力。
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搭建社区与居民、居民与社工、居民与居民之间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平台,逐步建立信任关系,并以此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也让居民聚集起来,提升了居民糅合度、参与度、满意度,推动了公民道德建设融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之中,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实现了“陌邻”—“睦邻”、“要我参加”—“我要参加”、“自益”—“互益”—“公益”、“管理型”—“服务型”、“微善举”—“微治理”的“五大转变”。全区小区居民间的相识度由两年前的不到10%变为80%以上,社区居民之间主动打招呼的多了,人情味更浓了。困扰社区的物业矛盾、邻里纠纷、道路破损、秩序欠佳等突出问题得以切实解决,物业费收缴率从两年前的50%上升为90%多。此外,也推动了“把优秀居民培养成社区志愿者;把优秀志愿者培养成社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育成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带头人;把优秀的楼栋长培养为小区党支部书记”等实践探索,探索创新了“老书记工作室”、“建国511”等一批行之有效的小区工作法,打造了100个物业企业“红色物业”示范项目并形成一批“红管家”品牌,也涌现了“矛盾纠纷调解名师”周建国、“磨刀书记”赵光辉等一大批“小区达人”。
“荷塘模式”用实践证明:社区志愿者,实乃“五社联动”机制运转中极为重要的主体力量;社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也成为“五社联动”机制运转的关键要素,激活兼具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的社区志愿者更好参与“基层治理先行区”的深入打造,成为唤起共同体精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重中之重,也探索出一条低成本、广参与、高效能、可持续的深度融合之路、治理生态之路。据了解,下一步荷塘区将策划并实施志愿服务系列提升行动,以项目化运作推进体系化运行,更好实现“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和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让小区、社区成为居民邻里的幸福港湾、品质家园。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