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湖北省云梦县民政局局长   许新华
    高位推进新型社区建设,是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加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和迫切需要。最近,我们就如何推进新型社区建设进行了专题调查,并作了探索与思考。
    一、云梦县社区建设现状
    云梦县于2011年以原居委会管辖的范围组建社区,启动社区建设工作。经过10多年的努力,社区建设已经有了好的基础。
    (一)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目前,全县共建立城镇社区24个,建立党总支11个、党支部13个,配备有社区干部和专职工作者152人,其中党组织98人、社区居委会116人(交叉任职62人)。社区总户数46096户、总人口164516人。社区组建工作受到湖北省民政厅充分肯定。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目前全县城镇社区都完成了公共服务用房建设,社区用房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有9个,城关太平、幸福、曙光、黄湖、建新等社区用房达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都建有卫生所、文化站(室)、家政服务中心、职业介绍所、婚姻中介所、劳动保障服务站、低保工作站、文体活动室等各类服务机构。
    (三)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一是开展共驻共建。社区主动承担辖区内单位转交的社会性事务,配合单位抓好文明创建、计划生育、居民低保、纠纷调处等工作。辖区单位在资源共享、党建共商、综治挂点等方面大力支持社区,全县共有15个单位将物业管理全权委托给社区负责。二是力抓劳动就业。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开发就业岗位,近两年仅城区社区就帮助2000多名无业居民就业,并安置下岗工人重新就业1000多人。三是结对扶贫帮困。目前,全县社区共有结对帮扶对子500多个,先后帮助120多户特困户脱贫。四是提供社会保障。目前,全县社区共为困难居民、下岗职工办理低保3703户7621人,办理大病医疗救助315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劳动就业4560余人。五是推进防灾减灾。各社区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抓好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城关镇黄湖、幸福社区被省民政厅评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
    (四)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建设休闲健身场所。近年来,县政府投资1000万元修建了政府广场、火车站广场,城区各社区建立了30多处晨练点,供居民健身体闲。二是开办图书室。各社区都建有图书阅览室,征订报刊杂志30余种,购买科技、社会科学、政治等各类书籍书均在5000余册以上。三是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幸福社区、伍洛寺社区、曲阳社区组建了龙灯队、腰鼓队、老年文艺队、老年人门球队等文体活动组织开展经常性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各社区还创办了廉政画廊,举办了廉政书架,建立了廉政基地,运用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营造出浓厚的崇尚廉洁的氛围。目前,全县共有社区文艺、花卉、摄影、集邮、书画等协会30多个,为城镇居民搭建了良好的健身、娱乐、学习平台。
    二、新型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型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化工程,需制定长远的目标,不懈地努力。目前,社区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
    (一)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不足。按照省市要求,已建社区最低人口在5000-10000人的,综合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云梦县已建社区有一部分达到了规定的标准,但不少社区办公用房还很紧张,谈不上建设标准化的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建设资金仍存在较大缺口,如果单纯依赖向上争取建设补助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必须想方设法克服这一瓶颈因素。
    (二)社区服务功能拓展不够。社区应当具备管理、服务、保障、教育、安全稳定等五大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服务功能。目前,由于社区经济发展参差不齐,造成有的服务项目建设得不够好;有的服务项目不齐全,不完善;服务领域拓展不够宽;服务质量不够优,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
    (三)社区工作队伍素质不高。一方面,社区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缺乏做好服务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社区志愿者队伍规模不大,活动开展不够经常,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对推进新型社区建设的思考
    推进新型社区建设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迎难而进,抓紧建设,促进发展。
    (一)科学规划,绘就发展蓝图。一是坚持合理布点。根据区划规模、人口结构、人文历史、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合理确定社区建设布局,使新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半径在2公里左右,以利最大限度地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二是严格建设标准。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用房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规划,统一编制集并建设规划,并与社区卫生、人口计生、综合治理、文化体育、养老助残、文明创建等公益设施有机结合起来,一并建设,达到国家标准。根据实践探索,社区基础设施必须做到“六室六有”。“六室”即: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图书阅览室、科普活动室、医疗卫生室、文体活动室。“六有”即:有规范的“中国社区”标识,有健全的党建工作及各项社区管理服务制度,有必备的办公和活动设施,有可满足群众需求的健身娱乐文化广场,有符合标准的党务社务公开栏,有专职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确保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三是坚持分批建设。用3-5年的时间,全面建成新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明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实现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管理、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公共教育、消费维权、社会治安及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服务进社区。
    (二)抓住关键,破解建设难题。一是千方百计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社区建设和运行的资金需求。可以采取 “争取上级拨一点、县乡财政拿一点、辖区单位帮一点、民间资本引一点、社区收入筹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建设资金。还可以采取盘活土地、闲置资产等方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在质量管理上,对每项工程进行招投标,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负责工程建设和监理,并坚持跟踪督办检查,严把建设关、监理关、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在资金管理上,对建设资金实现专帐管理、专款专用、集体审批,严格按工程形象进度拨付使用,并定期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和审计监督,保证“阳光运行”。在民主管理上,按照社区自治原则,通过召开党员会、居民代表会等方式,公开社区建设情况,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三是认真落实社区人员报酬。在目前情况下,社区党政主职干部报酬应统一纳入财政预算,社区副职干部和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报酬,可由上级转移支出资金或社区自筹统筹解决。这样,逐步提高社区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报酬和福利待遇,保证社区建设健康顺利进行。
    (三)构建平台,提升服务功能。新型社区建设应注重功能配置,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突出服务效果,努力打造“五大工程”。一是民主管理的形象工程。建立社区干部坐班、值班制度,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要成为召开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的重要场所,通过干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使基层党组织决策更加有力,落实更加彻底。要把党务社务公开栏办成民主监督、廉洁为民的一面镜子,使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落实。二是发展经济的致富工程。要引导各社区扬长避短,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壮大社区经济。给社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三是救助保障的民生工程。要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开展养老、医疗、低保等各类社会保障服务,并对五保对象、孤儿实行集中供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是综合治理的创安工程。各社区都应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公安派出所建立治安联防机制,组建治安联防队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齐抓共管,共同承担确保一方平安的责任。五是文明创建的文化工程。各社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科教文化阵地、休闲娱乐健身广场,兴建宜居工程、卫生饮水工程、医疗卫生工程,加强通讯、广播电视及互联网建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还要组建和发展各种文体活动队伍及协会,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巡回演出和调演比赛,如火如荼地繁荣先进文化,深化推进社区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