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城区
求真务实 以民为本 推进社区服务上新台阶

    蓬江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翼,是江门市的中心城区,。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社区建设的部署要求,以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和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为抓手,立足共驻共建和资源共享,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向基层基础建设、民计民生倾斜,不断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改进社区服务,全力推进平安和谐社会建设,确保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先后获得“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先进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及“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区)”等殊荣。
    一直以来,蓬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服务工作,将其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强力推进,不断整合、优化社区资源,提升优质贴心服务,增强群众满意度,为构筑幸福蓬江,全面建设富裕文明首善之区打造了一批批为民、利民、安民、乐民的暖心工程。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强化领导,创新思路,是做好社区服务的有力保障
    为促进社区建设管理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我区各级把社区服务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四个纳入”:纳入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督办任务、纳入“争先创优”的考核指标、纳入民心工程。切实做到“三个给予”:政策上给予倾斜、工作上给予支持、经费上给予保证。在全社会营造了全党重视、全民动员、共建共享、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以争创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和建设“六好”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健全组织机构,形成了组织保障、规划明确、责任到位、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机制。在争创过程中,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各街(镇)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签定责任书,将创建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责任人,并明确职责要求,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夯实社区服务基础,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是推进和谐社区最有效的载体
    借助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力、物力、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我们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目标出发,每年投入过亿资金,着力优化社区的整体环境。
    一是优化社区服务设施配置。通过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多形式配置社区服务用房、多途径挖掘可用作社区服务用房的房产资源等途径,迅速提高了社区服务用房配置水平,率先在全市实现了社区服务用房全面达标,平均面积达到300平方米,并设有多功能活动室、警务室、康复室、工疗站、“星光老年之家”、人民调解室、档案室、计生服务室等,所有社区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切实做到“有址办公,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二是优化社区的人居环境。通过积极配合江门市各项争创全国、省先进示范活动,以创建城管示范路、示范社区、无卫生死角社区和省、市卫生村为抓手,推进社区环境整治工作。共创省、市级卫生村共141条,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82个(创建达标率达到98.8%),宜区社区超过20个;每年维修村、社区道路9万平方米以上;升级改造了农贸市场、镇村道路、下水道、垃圾收集、厕所等硬件基础设施,改善优化当地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镇街品位。

三、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促进社区服务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在党委、政府的带动下,各级根据区委中心工作,每年都落实新的“五个一”工程(联系一条村、一户贫困家庭、一个残疾人、一个贫困学生和一个退伍军人),齐齐参与,通过帮扶来提高弱势群体的幸福指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新格局。一是社区为老服务全面发展。围绕“六个老有”目标,先后投入过千万元用于养老事业的发展。积极实施政府购买和集中供养等服务形式,为辖区60岁以上“三无”对象和低保特困老人,以及孤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百岁长者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分别落实80、90、100岁政府高龄津贴30、100、300元。为全区310名有需要的孤寡(五保)老人安装求助铃,使众多老年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得到社会和亲属的及时救助。每年重阳节,分别以村居为单位,社会各界人士自觉出钱出力为60岁以上的老人举办“千人宴“、发红包、搭台唱戏等,全区敬老蔚然成风。二是残疾人康复服务发展迅速。积极推进“人人享有社会服务”,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在全区建立86个康复机构,有一支338人的康复服务队伍,为14582名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服务档案。通过伍威权综合复康中心,为残疾少年儿童,特别是0-6岁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治疗及训练;实施“精神病防治日”制度,每月定时到社区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药物、诊治、心理咨询;依托社区康园中心的工疗站,由政府补贴为150多名残疾人参加手工劳动,体现人生价值,重回社会,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同时,还实施了居家养残、康复进家庭、居家无障碍改造、阳光家园等一批重点工程。2010年更以高分通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审。三是慈善救助服务全面完善。自2003年区慈善会成立以来,共筹得善款人民币1.4亿元,用于资助学校建设、助困、助学、助残、敬老、泥屋改造、农村卫生院站改造等慈善项目,至今受助人数已超5万人(次)。2006年成立了区社会求助互动中心,开办了慈善超市,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具人性化的救助服务。四是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推开。目前,9个镇、街道都建社区卫生院,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全覆盖,基本形成了3-10万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格局,社区居民看病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五是社区义工服务逐步发展。蓬江区义工联合会成立于2006年12月,共有11个义工分会、11支义工服务总队,119个基层义工服务站和595支基层义工服务队,注册义工增至4.6万人。义工联成立以来,分别组织开展了“文明劝导”、“真情圆梦助学计划“、“爱心玫瑰义卖”、“义工专题知识培训”等具有蓬江特色的品牌活动。六是社区就业再就业服务全面落实。依托各级劳动保障服务所(站),通过市、区、街(镇)、社区四级劳动信息联网,广泛开展以就业咨询和职业介绍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再就业服务,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新增就业岗位17,697个,共安置城镇约21,630人就业,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全区的就业再就业形势,促进了社会稳定。七是社区安全保障服务全面提升。通过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积小平安为大平安,以局部平安促进全局平安”,全区社会政治大局稳定,治安秩序良好,刑事发案率连续多年大幅下降,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超过92%,居民安全感倍增,“治安好”已成为我区招商引资最重要的一张牌。八是流动人口社区管理服务新突破。各镇、街都建有外来务工人员之家,每年,围绕共建和谐这个主题,举办“侨乡建设者卡拉OK大赛”等多种形式的外来工建设者文娱活动,为流动人口提供文化娱乐生活之外,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开展法律、计生、劳动等服务,营造小社区,大社会的和谐氛围,使外来务工人员感到有家的感觉,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为侨乡建设添砖加瓦,成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力量。

四、共驻共建、共享共赢,是拓展社区服务的不竭之源
    (一)社区共驻共建活动逐步高涨。社区与驻地单位建立起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社区与辖区单位签订《资源共享共用、共建和谐社区》意向书,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做到社区党建共商、社区事务共管、社区资源共享、社区文明共创、社区难题共解、社区活动共办,实现了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这些单位不但向社区开放自有资源,还在人、财、物上为社区提供支持。市五邑图书馆先后在社区设立了9个图书分馆,每个分馆藏书3,000多册,杂志40多种,并定期进行更新,在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另据统计,近年来,全区由开发商提供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就有20多处,面积近7,000平方米,并配备了阅览室、活动室、健身场地等各种文化服务设施,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增强了房地产公司的品牌效应,促进了公司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共建双赢。
    (二)社会各界协力支持社区服务氛围浓厚。如通过数字城管项目整合市有关部门资源达500多万元,为社区服务的深入发展增加了资本;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筹集公益金,每年投放福彩公益金600多万元,支持社区服务项目;全区73所中小学全部挂牌成立了“蓬江区社区教育活动基地”,给社区体育活动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同时,社区也向学校和学生开放社区内的文化体育设施,吸引学校和学生到社区区举办文化体育活动。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区的社区服务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广大居民群众实实在在地共享社区建设所带来的发展成果,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下一步,我区将以全国社区服务推进会为契机,向先进单位学习,认真总结和改进工作,努力开创社区服务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政府